水网行业政策环境及市场投资前景分析2024
我国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45203条,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湖泊2865个。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一直是我国的基本水情。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更大范围实现空间均衡的必然要求。
水网通常指的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内部,用于输送、分配和收集水的管道系统。这个系统可能包括各种类型的管道,如供水管、排水管、雨水管等。
水网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水能够有效地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以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同时也负责处理和回收废水。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水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学推进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初步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
在中国,水网主要包括四级水网结构,即一、二、三、四级水网。其中一级水网为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流域;二级水网为剩余主要河流;三级水网为省级河流和区域性河流;四级水网为流域内的支流、山洼地区等。国家水网的建设旨在强化统筹谋划,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同时做好顶层设计与协同推进四级水网建设,并构建水灾害防控、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功能一体化的国家水网,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从未来发展看,一方面,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和不确定性还可能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对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对推动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纲要》明确,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
水网行业政策环境及市场投资前景分析2024
规模庞大的水利设施,为国家水网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9.8万多座,总库容9000多亿立方米;建成5级及以上堤防约32万公里;建成大中型灌区7330多处。
2023年,水利部确定第二批省级水网先导区以及第一批市级县级水网先导区,宁夏、安徽、福建成为第二批省级水网先导区,浙江宁波、河南平顶山、山东烟台、江苏宿迁、山西大同、湖南娄底、陕西延安成为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广东高州、湖北天门、福建武平成为第一批县级水网先导区。
自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确定以来,水利部积极引导先导区省份遵循国家水网“一张网”的总体布局,结合本省水情和工程状况,紧紧抓住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水网工程建设,省级水网格局正在快速形成。同时,水利建设投资也实现了新的突破。
2022年,七个先导区省份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501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度,投资增幅高达50%,这一增幅比全国平均增幅高出6个百分点,占全国水利建设总投资的32%。进入2023年,先导区建设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水利建设投资再创新高。仅1月至8月,已完成投资253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8.2%,占全国水利建设总投资的34%。其中,广东省完成投资已超过600亿元,浙江、山东、湖北等省份也已超过400亿元。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开工项目2.79万项,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达到11996亿元,较首次迈上万亿元大台阶的2022年增长10.1%。水利建设吸纳就业人数持续增加,更多劳动者在为国家安全保障贡献力量的同时,获得了更多劳动报酬。
2024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之年。2024年,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将如何持续推进?谢义彬表示,水利部将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线后续、西线工程前期工作,高质量建设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抓好省市县级水网协调融合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2024年,水利部将“两手发力”,充分利用增发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信贷资金,运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通过募投建管一体化方式,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积极发挥水利投融资企业作用,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