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修复行业发展状况调查 我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3.8个百分点

慧聪水工业网 2023-09-22 09:14 来源:人民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的变化。监测数据显示,新时代十年,我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3.8个百分点,2022年达到87.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今年1至3月,这一指标再提升至89.1%。此外,长江干流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黄河干流2022年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

近期,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推动地方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整治作出进一步部署,保障了治理成果能更多更好惠及城乡群众。

此次印发《通知》,因地施策,分类开方,分步推进,进一步作出系统部署。针对城市地区,将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直接影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的城乡结合部、城市实际开发建设区域,均纳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的工作范围,让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无死角、全覆盖。针对县城,《通知》要求建立黑臭水体问题清单并对清单内的黑臭水体科学制定系统化整治方案。此外,《通知》还提出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进展情况、县城黑臭水体的问题清单及整治进展情况等规范结果报送的要求。

水环境修复行业发展状况调查

据了解,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等文件,督促各地强化各类污染源治理,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努力从根本上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截至2022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40%。

水环境综合治理事关民生福祉。随着碧水保卫战不断向纵深推进,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国家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长江干流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黄河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同比分别降低3.7%、5.5%。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水环境修复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水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当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通常表现为水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通过生态修复,可以使水体透明度达1.5m以上,形成清澈透明的水生环境。通过生态环境改善,在现有水资源存量的基础上形成增量,可实现其可持续性发展,并积极开发水资源的生态物质产品。

中国当前水环境处理的企业主要布局在污水处理相关业务。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参与者较多,但市场主要参与者因污水处理项目所在区域不同,污水处理设计规模具有较大差异,例如,农村污水处理大多以分散型为主,单个项目工程相对城镇污水处理较小。根据企业污水处理设计总规模划分,污水处理行业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污水处理设计能力超过 1000 万吨 / 日的企业有北控水务、首创环保、碧水源 ; 第二梯队设计规模在 400-1000 万吨 / 日之间,包括节能国祯、重庆水务、创业环保、兴蓉环境等 ; 第三梯队污水处理设计规模小于 400 万吨 / 日,代表性企业有洪城环境、国中水务、中原环保等。

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蓬勃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智慧水利体系,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从“治”到“智”的背后,折射出水务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

水环境修复行业发展将持续向好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并将“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列入 2035 年远景目标。针对水环境治理工作,“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开展污水处理差别化精准提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稳步解决乡村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及“完善水污染防治流域协同机制,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湖泊、城市水体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可见,环保产业和水环境治理行业在未来预计仍将获得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行业发展将持续向好。

《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力争提前1年完成”。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