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怀平:第三方治理还需扶上马送一程

慧聪水工业网 2018-03-15 08:36 来源:中国环境报

慧聪水工业网 从环保产业来说,真正从环保产业中走出的全国人大代表还很少。今年1月,刘怀平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消息在产业界各微信群中广泛传播,令业界振奋。在今年的两会上,刘怀平就提交了关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1个议案和加快发展环保产业、严控水泥企业排污总量、推进建材等非电行业超低排放的3个建议。

缺乏上位法的支持第三方治理困难重重

刘怀平提交议案希望修改《环境保护法》,建议在《环境保护法》中增加第三方治理的相关规定。刘怀平说,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环保设施多由企业自行运行,存在数据造假、企业运行风险高、运行成本高,维护难度大,政府环境监管压力大、负担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推行第三方治理。

“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时候,同行就向我反映,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是第三方治理,这也是产业界的心声。”为此,刘怀平做了大量调研,他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从国务院到国家发改委、环保部都相继出台了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相关政策,但《环境保护法》通篇没有第三方治理的规定,《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专门法中都没找到第三方治理的表述。由于第三方治理没有上位法的支持,第三方治理的推行困难重重,导致相关政策无法可依,无法真正落地。

目前环保产业的模式主要是PPP和EPC,环境设施建设到一定程度,一定要重视运营。刘怀平说,对工业污染治理,从以前的“谁污染谁治理”到“谁污染谁付费”是个进步,但没提谁运营的问题。希望是“谁污染谁付费,第三方运营”。

记者了解到,据统计,目前仅有不足5%的排污企业推行第三方治理,且第三方治理存在处理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监管以及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污染治理效果并不显著,并同样存在偷排漏排、数据造假等问题。

刘怀平说,“第三方治理现在缺乏顶层法律的支撑。但市场需求很大,不仅有工业企业,还有工业园区的第三方治理。我提出修改《环境保护法》的议案,建议在《环境保护法》中增加第三方治理的相关规定,这将从法律上给第三方治理合法的地位和通道。”

议案中建议,在《环境保护法》中增加第三方治理的相关规定,将《环境保护法》第二章——第二十五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修改为“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并可以要求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开展第三方治理”。

刘怀平强调“第三方治理”模式是社会精细化分工的最佳体现,有三大优点。

对政府来说,第三方治理可以减轻环境监管压力和政府负担,帮助政府决策。可以充当环保部门的科技助手,让环保部门有限的人力从一些琐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环保部门也可以根据专业的第三方治理公司提供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形成行业或区域分析报告,为环境治理和环境决策提供依据。

对排污企业来说,不仅让业主从不熟悉的污染治理中解脱出来,确保业主从事更为高效、优质、专业化的主营业务,还可克服环境治理及监控设备由业主自身管理的弊端。

第三方治理可以通过集约化的管理手段降低运行维护成本。目前产业集聚渐成发展趋势,以工业园区等区域为例,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可以对集聚区内企业环保设施进行集中管理、运行和维护,可有效降低环保设施运行和维护成本。

低价中标仍较普遍产业市场化秩序亟须规范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打好三大攻坚战,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刘怀平说,这些年国家对环保产业很重视,有必要回顾和审视,哪些点抓得成效显著,哪些点需要加强。

刘怀平直指低价中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接受中国环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低价中标目前仍较普遍,而且很多就发生在地方政府招标和国企招标中,也说明有些地方没有把环境治理效果、改善环境质量放在与发展经济一样重要的地位,绿色发展还没有真正深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刘怀平说,秩序是市场环境很重要的部分,产业市场化秩序亟须规范。环保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会伴随着很多不足,低价中标问题一定有办法解决,低于成本价就是低价,评标的时候,要像重视技术一样重视价格。

目前,环保产业存在低价中标、虚假投标(资质作假、业绩作假、财务数据作假)、标后运作等问题,说明行业本身的信用建设非常重要,呼吁规范市场秩序,应鼓励第三方社会机构开展环保企业综合评级和信用评价,对违反市场秩序的,要大张旗鼓地曝光,推出黑名单制,让大家都诚信、守法,在这方面,政府可以有所作为。

融资渠道需拓宽加快落实排污权质押融资等政策

此外,应加快绿色金融在环保产业的推广应用,绿色金融提得越来越多,但在产业界落地的不多,还存在流程长、成本高、落实难等问题。刘怀平举例说,环保设施、设备、工程很多都是非标件,非标件怎么拿来抵押和评估?现在金融机构不认这些非标件,只认土地证、房产证等,环保企业在争取金融、信贷时就有瓶颈。建议金融机构可以把非标件作为可抵押物,建立公正的第三方的价值、价格评估体系,同时,给予一定的差异化融资成本,让利给环保产业,环保产业就有更多的动力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刘怀平说,像科行环保是上市公司控股的企业,都无法享受到绿色金融的眷顾,更不要说其他企业了。绝大多数中小环保企业融资成本比较高,平均一年8%,有的甚至达到10%,挤压后,企业剩余的利润很小,还有什么资金进行人才培养、技术创新?

刘怀平建议,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加快落实绿色金融政策。切实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拓展金融产品和服务,落实排污权质押融资等政策,并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

刘怀平表示,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政府、产业界、社会等共同努力。作为环保产业界的全国人大代表,自己责任重大,将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