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业市场巨头竞技 资本和技术定终局
慧聪水工业网 政策的倾斜叠加资本的青睐,让环保产业站到风口之上。行业收购、整合新闻不断传来的背后,是企业间激烈“厮杀”的刀光剑影。业内人士认为,环境治理技术是目前环保企业面临的挑战,而资本则是背后的筹码。
政策暖风频吹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1月,财政部入库PPP项目中,环保类项目占全部入库项目总数的21.55%,该类项目中涉水项目(包括污水处理、供排水、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占比最高,超过80%。PPP模式的推动,为包括污水处理在内的水业开启了更广阔的市场。
2017年也是“水十条”落地实施、完成阶段目标的关键年。环境保护部也将于9月对辽宁、黑龙江、安徽等9个省(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督导。
中科鼎实环境工程股份有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杨勇对此感触颇深,他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一方面,环保督察日趋严格,有助于更专业、技术实力更强、管理更规范的环保企业脱颖而出。环保督察的常态化,给一直严格抓好环保工作的企业创造了更为公平的环境。另一方面,污染治理市场增长空间较大,污染环境修复市场将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从关注治理的规模,转向关注治理的效果。
对于污染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商来说,创新能力以及自主研发能力是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巨大优势。杨勇告诉记者,“中科鼎实拥有一大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及实用新型专利。比如针对污染地下水修复的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地下水抽出处理技术、地下水监控自然衰减技术,以及针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的一种新型注射型可渗透反应墙污水处理装置,—种模块化可组卸式人工湿地系统及其潜流人工湿地总成等技术。”
作为国家“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也在建设规划中提出了环保先行战略。这给京津冀的环保企业也带来了机遇。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赵笠钧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雄安新区新的城市环保理念对环保企业技术实力、施治经验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赵笠钧透露,近年来,博天环境在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修复、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治理方面的研发形成了多项核心专利技术,可以为雄安新区在水生态修复、工业企业及园区全面达标排放、渗坑治理及地下水修复等方面提供服务。
同时,赵笠钧也坦言,对环保企业而言,国家的各类环保标准的提高及严格执法,释放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也带来了更高的技术门槛和资本门槛。环保产业现在处于比拼资本、比拼工程的阶段,但在未来,源头减排、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将成为环保的主流。
综合治理模式成主流
近年来,涉及环保领域企业收购、整合的新闻不断传来。如东旭蓝天收购星景生态;阳光集团收购龙净环保。拥有灵敏市场嗅觉的资本自然不会错过环保的“盛宴”。
业内人士认为,环保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核心业务领域,拓展产业链上下游,从而迈进成为综合解决服务商;非环保企业则企图通过跨界并购进军环保领域。
目前国内环保企业已超过3万家,而上市的环保企业不足50家,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环保企业内部的发展战略也将发生转变。那些拥有资本、专业等优势的企业更能掌握主导权。
很多企业已经前瞻性的看到了这种趋势,开始全产业链的业务布局。赵笠钧表示,目前环保项目综合性越来越强,对企业综合解决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明显;另外,业务布局的合理均衡,能够带来较强的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而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领域也逐步由传统市政水务向环境治理全产业链扩张,其董事会秘书、总法律顾问邵丽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从单点业务走向全产业链是目前的趋势。近年来,国内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往的点源治理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环境企业从产业链的面上来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渐成主流。
国际化进程加速
随着国内环保市场趋于饱和,环保产业国际化发展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更多的中国环保企业开始寻求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
首创股份于2014年至2015年,先后收购了新西兰最大的固废企业TPI和新加坡危废处理领域领先企业ECO。据了解,两个项目目前运转情况良好,收入超预期。
邵丽告诉记者,以首创股份在新西兰的项目运营经验来看,国外的政府、企业、民众都愿意为环境治理和水质清洁付费,项目投资回报率比较高,而国内目前在该方面差距还比较大。
首创股份目前也在致力于引进新西兰垃圾处理全产业链。邵丽认为,环境治理技术是目前环保企业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给环保企业的国际化带来了机遇。杨勇告诉记者,环保企业的业务范围需要向国际化迈进。中科鼎实已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环保技术研究机构展开合作,未来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中发展壮大。
环保市场的未来必须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赵笠钧认为,在环保产业“小而散”的格局下,业内人才基础相对薄弱,这是制约中国环保行业诞生世界级公司的关键因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