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英国烟雾治理经验 三大亮点值得借鉴
慧聪水工业网 谈及空气污染,人们难免会想起1952年英国伦敦经历的那场“烟雾事件”,仅两周的时间,被烟雾笼罩的伦敦4000多人被夺走了性命,举世震惊。而时光荏苒,再看今天的伦敦,空气质量已改善了不少,其中不乏经验教训供世人参考。
1先找原因再下手
在烟雾事件后,英国当局开始着手调查污染成因。当时的伦敦属于静风天气,城市上空被逆温层覆盖。所谓逆温层,是指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而是在大气层的某些层次中,出现随高度增加,温度反而升高的情况。逆温情况下,住宅供暖和工厂烟囱排出的大量黑烟、有害气体等污染物就积聚在伦敦市的上空,难以消散。不仅如此,静风和湿润的天气还加速烟雾形成,导致烟雾杀人的惨剧,人们陷入恐慌。
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研究显示,当时伦敦的主要污染源是以煤炭为燃料的家用供暖燃烧和工业生产燃煤,所以主要污染物是SO2和黑烟。黑烟是指燃烧过程所排放的黑色污染物,是通过测量其发黑程度而确定的。它是颗粒物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碳颗粒物、煤烟等。事件发生时,SO2的日均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近200倍。至此,英国政府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不仅出台了《清洁空气法》,还同时设立了责任部门,形成专门的管理机制,开始了空气污染的防治工作,尤其是在1958年~1968年的10年间,伦敦大气颗粒物年均浓度降低了约80%,SO2浓度降低了60%,效果显著。而在政府的众多举措中,划定烟尘控制区、管控联防无疑是英国治理空气污染的核心举措。
2划区治理手段多
如果说《清洁空气法》奠定了英国通过立法来保护环境的基础,那么在法案的众多黑烟治理措施中,“烟尘控制区”措施对伦敦烟雾治理作用则不可小觑。
划定烟尘控制区,一方面是要求控制区内的家用壁炉禁止排放黑烟,另一方面要求家用壁炉改造为燃烧天然气、油等清洁燃料。如不能改造,就必须燃烧无烟固体燃料(比如无烟煤等)。
考虑到壁炉改造成本会给居民带来不小负担,烟尘控制区内的壁炉改造合理费用由地方政府补贴至少70%,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人员酌情处以罚款10英镑(约为人民币85.6元)、100英镑(约为人民币856元)或最高3个月监禁。这种奖惩分明的做法不仅鼓励居民进行壁炉改造,也具有一定警示作用。
此外,不仅中央政府大力推行污染治理措施,地方政府也积极组织空气污染相关问题的研究,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并用经济手段推进燃料替代,中央和地方政府联手,使得污染治理进程不断加快。
很快,烟尘控制区开始初显成效,随后英国政府更是加大力度推行这一举措,大幅扩展了烟尘控制区的范围,从1956年出台这项措施到1976年,烟尘控制区的覆盖率不知不觉间已经在大伦敦地区(位于英国英格兰东南部,范围大致包含英国首都伦敦与其周围的卫星城镇所组成的都会区)达到了90%。并且,在能源供给方面,要求在烟尘控制区内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出售未经授权的燃料,这也从源头上基本控制了区域内的违规燃料所带来的空气污染威胁。
划定烟尘控制区的益处显而易见。随着英国的划区域治理进程不断推进,2008年,伦敦政府又开始推行低污染排放区政策。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加快污染严重车辆的更换速度,促进老旧车辆加装减排装置,从而降低车辆的污染排放。
3管理控制两手抓
除了划区治理,管理和控制一齐抓也让英国烟雾治理效果得到巩固。
在空气污染治理的不同时期,英国都针对空气污染防治形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一方面英国住房和地方政府部组建了专门负责空气污染管理的机构——清洁空气委员会,总体负责监督空气污染的改善情况,并从对空气污染治理有经验、有学识和有责任的人那里获取空气污染治理建议;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负责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在辖区内的具体落实,尤其是烟尘控制区的划定和执行。因为烟雾的源头主要来自家庭取暖,所以地方政府是最为直接有效的管理机构,这样一来效率提升不少。
为了更高效地治理,英国不仅“管”得好,也在“控”方面苦下功夫。首先,英国当年加入欧盟后,欧盟的多项环境法令也使得英国法规体系更加完善,因而英国制定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SO2、悬浮颗粒物和NO2等都设立严格的限值。其次,政府还建立了达标评估机制,在治理过程中,一旦发现空气质量评估难以达标,或者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则需要由地方政府划定相关区域,制定更详实的计划,并且明确各项措施的时限要求。除此之外,伦敦也在1987年建立了自动监测网络,为伦敦空气质量治理提供科学数据。随后,英国政府为公众公开空气污染的信息,并提供空气污染防治、防护的建议。
管控联防的双重作用下,伦敦空气污染不断好转,2000年以后,SO2和黑烟都不再是伦敦的主要污染物,靶向治理也颇有成效。回望今天的中国,我们同样面临着空气污染治理的巨大压力。比如,2012年北京实施了“煤炭控制区”政策,开始推行煤改气,在刚刚迎来的2017年,北京将努力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有伦敦经验在前,希望我们夯实基础砥砺前行,早日让空气更洁净,蓝天更持久,人们的心情不再因雾霾而变。
聚焦全球
虽然英国在治理空气污染上,下足功夫,成效斐然。但由于天气、空气湿润度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再次遇到短期内严重大气污染的状况,由此可见,大气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中国传统佳节——春节前几日,英国伦敦经历了自2011年4月以来最为严重的空气污染。主因是持续寒冷无风的天气让污染物难以扩散。
据英国媒体报道,近日由于冷空气不利于污染物的排放,再加上居高不下的交通排放和烧木柴取暖等原因,英国全境空气质量大幅下降,首都伦敦的空气污染一度达到了“非常高”(veryhighalert)的警戒级别,这是英国目前最高的污染警戒级别。
法国同期多地也遭遇空气污染,实行限行措施。鉴于法国巴黎及其周边地区连续3日出现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超标,当地政府于1月23日再次启动机动车临时限行措施以控制道路交通造成的污染物排放。与以往单双号轮流限行不同,巴黎此次首度根据车辆污染排放水平实施区别限行,污染排放程度最高的车辆被禁止上路行驶。
同时,有关科研机构研究表示当前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中,伊朗的扎博勒和尼日利亚的奥尼查也榜上有名。随着全球变暖,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共同课题,困扰全球多个地区,大气治理的跨区域合作也逐渐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议题。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