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之战打响“第一枪” PPP模式爆发点逼近
慧聪水工业网 在政策推动下,PPP模式(公共私营合作制)逐渐成为水务企业的一条重要融资渠道。2015年,PPP水环境治理项目已签订资金超过千亿元,预计2016年PPP还将延续火热势头,迎来更多落地。
超万亿的投资需求,掀起了水资源PPP模式的热潮。资本加速涌入,各龙头企业均加紧跑马圈地。但PPP项目落地难、政企关系平衡不易等问题仍困扰着整个行业。城市水资源“联姻”PPP,怎样才能“婚姻”幸福、白头偕老?
所谓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而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引入PPP模式能达到多方共赢的目标。社会资本进入,将使得项目机制更加灵活,效率大大提高。”业界资深人士徐叶琴如是指出。
截至2016年5月31日,全国共发布PPP项目8644个,总投资需求约为10.4万亿元。然而,截至3月纳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的项目落地率仅有21.7%,PPP项目落地比较难。阻碍落地实施有多方面的因素,诚如项目本身的回报率微薄;大量PPP项目边界模糊,投资范围不明确,公开招标难度大;中介机构经验不足;缺乏合理的价格调整机制,风险收益分配不合理等。
PPP搅热水务市场
PPP的兴起、行政体制改革、公共服务采购和特许经营的推进重构了环境服务的交易结构,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环境产业的供给侧也正在改变和升级。“PPP对政策环境、商业模式的创新给环保企业带来了更多机会”,深耕环保多年的王立彤说,环保企业要关注PPP政策的需求,并作出回应。
“PPP是一种政府与市场互动协调发展的连接器,创新发展的转换器”,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副主任焦小平说,将政府意愿和市场活力有机结合起来,是未来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2014年以后,政府打破垄断,放宽准入,充分释放市场活力,PPP市场火了起来。过去水务公司一般都是区域性的,经过这两年PPP改革,全国性的水务公司越来越多。目前,地方在财政部PPP信息平台发布的PPP招商项目有8.3万亿元,发改委去年发布两批PPP项目清单4.2万亿元。
焦小平介绍,未来公共服务供给将主要通过PPP打破市场垄断,放开市场准入,让市场主体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的主力。“将收费权、财政预算补贴、财政投资以及相关配套投入等资源都整合起来,可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公共服务。”
焦小平进而指出,PPP项目具有投资时间长、回报稳定、反经济周期强等特点,PPP领域需要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资本如果想要暴利就不要进入PPP领域,守法、守约经营,就会得到相对稳定的回报,“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的理念,相信市场的力量,中国一定会成为全球最大的PPP市场”。
企业如何借“PPP东风”
然而,在当下的污水治理领域,“九龙治水”问题日趋严峻。对此,业内人士黄吉欣认为,根据水务企业的特点,可以考虑在流域和区域层面上综合解决这一问题。为此黄吉欣提出“三位一体”的理念:“景观+环保治污+市政水利”。“通过做一件事情,能把景观、治污和水利的几个功能全部实现。”
黄吉欣指出,在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项目包中,可以对收费机制进行拆分,使用者付费的项目,可按照自来水、污水厂的机制跟政府谈判,来计算如何付费,年限为25—30年;而无法采用使用者付费方式的,可以包含在当地水费、水价中,但容易造成水费、水价过高的局面,另一种可以采用政府付费方式。“现在环保行业大热,作为水务企业,首先需要项目平台;在这一基础上,资本也要介入进来,这样才能实现项目的落地。”深谙水务之道的王立彤表示。
王立彤认为,环保企业,尤其是水务企业,是一个服务性质极强的产业,因此要实现自我的发展需求,需要首先满足项目需求,满足客户需求,满足资金对实体服务的需求,从而实现“多赢”的局面。“这需要企业不断创新,内核既有技术,外在又要有好的市场商业模式,这样才能有一个长足良性的发展空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企业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王立彤对在PPP大潮中的水务企业提出了自己的期许。
配套改革措施须跟上
而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如何创新利用社会资本促进公共服务转型升级,是当前创新发展中的一大主题。怎样把政府意愿和市场活力有机结合,如何把政府发展规划与市场的创新和能力相结合,是未来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焦小平介绍说,如今PPP模式已拓展为一种市场化、社会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管理方式,成为创新发展“新引擎”,被赋予新内涵。对社会资本而言,PPP是一种有偿、长期、分期收回投资的商业行为。如何保障企业收回长期投资也是企业家关心的问题。对此,焦小平表示,PPP的发展需要健全的市场环境以及行政、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配套。在这次PPP改革中,PPP项目支付机制进行了扩围,除了使用者付费外,又增加了政府付费,采取政府和使用者混合付费两种机制,把政府的钱袋子和政府在项目合同中支出责任挂钩,因此财政体制改革必须跟上。
环保领域企业负责人及专家普遍认为,PPP模式需要几大要素保证实施:首先要公开竞争。即民营企业、改制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平等竞争;其二,把风险和收益挂钩,在政府和社会资本间合理分配项目风险;其三,全生命周期合作,即把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进行整体优化;最后,做到按效付费,把项目回报机制与绩效挂钩。
业内人士建议,从立法、政策制定以及操作执行层面的操作指南、合同指南和标准体系等方面建立架构和细则。同时,政府各部门分工协作、优化服务,通过购买服务用好第三方专业机构力量。“当前PPP落地率仍不高,民营企业参与度仍不够,但我相信民营资本5年之后会在公共服务领域全面崛起。”焦小平说。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