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市场化进程加速 数万亿蛋糕吸引资本竞逐
慧聪水工业网 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陆续发布,环境产业政策利好持续释放,环境产业市场化进程加速,数万亿元的市场蛋糕吸引资本竞逐。不仅有大型央企开始跨界布局环保市场,也有从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领域退出的社会资本也盯上了环境产业。可以预见,环境产业正迈进资本时代。
环境产业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资本青睐。日前,一场环境企业联合路演活动暨2016(第十届)环境产业创业创新论坛,吸引了包括国开金融、光大资本、中信证券在内的上百家投资机构参会。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陆续发布,环境产业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众多市场机遇等待资本发掘,环境产业自身也迫切需要资本助力。
长沙市望城区一处农田里,农民在喷洒叶面阻隔剂。2016年永清环保在长沙市望城区开展的耕地修复治理面积将超过20万亩。湖南省农业部门对各试点的修复过程及效果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价研究,以探索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模式。
发展之困
事实上,环境产业以往之所以不受资本青睐,和长期以来产业属性模糊、定位不够清晰有较大关系。虽然环境产业早就存在,但由于环保具备很强的市政公益事业性质,导致市场先天发育不足、产业发展空间没有充分打开。
“环境问题的解决,没有政府是万万不行的,但仅仅靠政府也是远远不够的。”E20环境平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傅涛说,政府在市政公共事业和环保事业市场化过程中一直摇摆不定,产生了很多不确定性;资本是为确定性投资的。产业的不确定性,使企业的战略、资源、资本的配置产生了动摇,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
“环保属于地方事权。在财税体制不对等的情况下,地方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缺钱不可能做好环保。”傅涛表示,地方政府或者污染企业没有从性价比的角度认真对待环保,造成了环境产业的弱小和“伪产业”的现状。
除了公益性与盈利性的矛盾之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也严重制约着行业发展。目前,我国的环境企业数量约为4万到5万家,绝大部分为小企业。这是因为早期的环境企业都是地域性的,通过与地方政府的特定关系获得项目;这也使得企业无法向区域外扩张,发展空间受限。环境产业“小、散、乱”的格局,影响了具备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做大做强,也使得资本望而却步。
“一个企业靠关系、靠信息不对称发展,不可能得到资本长期的认同。如果缺乏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就没有真正的环境产业,也就不能真正和资本市场对接。”傅涛举例说,早期很多房地产企业也是如此,虽然有十几亿元的规模,但一个项目做完公司就解散了;原先有一万多家企业,现在活下来的只有几十家。
资本之舞
随着环境污染治理需求不断增强,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五位一体”的高度,环境产业市场化进程加速,数万亿元的市场蛋糕吸引资本竞逐。不仅是葛洲坝集团、中国中铁这样的大型央企开始跨界布局环保市场,一些从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领域退出的社会资本也盯上了环境产业。环境产业进入了资本时代。
“环境产业具有低收入、低风险、周期长、收益稳定的特点,过去不被喜欢赚快钱的资本市场看好,现在却成了黄金资产。例如,自来水和污水处理领域有8%到9%的收益率,同时签订了20年到30年的长期合同,这些BOT资产现在开始升值了。”傅涛说,如何面对资本、利用资本,大部分环境企业需要补上这一课。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发生环保并购案例上百起,涉及金额近600亿元。其中,以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启迪科技服务集团为主的四家公司,收购桑德集团持有的桑德环境29.8%的股份,交易涉及金额约70亿元,创下了内地环境市场的并购金额纪录。
资本的介入,既使得环境产业站上了梦寐以求的“风口”,发展加速;也使得原先的环境产业从业者面临跨界资本“野蛮人”的冲击。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笠钧认为,长远来看,大企业进来后将加剧行业的竞争和整合,加速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如果小企业没有差异化竞争优势,就很难改变困境。
最明显的变化是PPP项目中标价格一再“跌破底线”,引发对于恶性竞争的担忧,令业界惶惶不安。例如,三线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频频低价中标,中标价半年内几乎腰斩;最近江苏高邮项目创下新低:26.5元/吨。与不少业内人士测算的保守价格60元/吨至80元/吨相去甚远。
由于中标企业多为新进入环保领域的资本,技术实力、资质和信誉都难以考察;这些工程又多为10年以上的长期运营合同,未来是否会产生运营效果不达标抑或是后期再和地方政府讨价还价,甚至合同难以履行等状况,尚有待观察。由此可见,资本也是把“双刃剑”。
产业之变
过去20年,我国环境基础设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污水处理厂从几十座发展到现在的四五千座,垃圾处理规模也呈几十倍、上百倍的增长。随着大规模建设逐步进入尾声,市场逐渐饱和,行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现象初露端倪。
“为什么在市政污水、城镇供水、垃圾焚烧等领域出现低价竞争?因为环境公共服务同质化,用户无法识别和区分服务的优劣,加上跨界资本的低价冲击,倒逼行业变革。”傅涛说,环境产业已由原来的工程、项目时代,逐步走向产品、品牌时代。
环境产业要走向产品、品牌时代,离不开资本“催化剂”。无论是BOT还是PPP,都需要环境企业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上市融资无疑是获取低成本资金的最佳渠道。一批优秀的环境企业,如桑德、首创、碧水源等,通过上市实现了飞速发展。
随着新三板市场的开辟,越来越多的环境企业看到了通向资本市场的曙光。“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国家战略。所谓多层次,既包括主板市场,也包括新三板市场。”华泰证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师邬煜说。
E20环境平台作为环境产业咨询服务机构,也在架起产业与资本对接的桥梁。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大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薛涛说:“我们有150家会员企业,14%在主板上市、9%在国外上市、9%在新三板挂牌;还有68%的企业没有上市,需要资本方和基金方为他们谋划打通资本市场的通道。”
“环境产业政策性强,行业非常分散。2015年超过100亿元收入的公司也就是北控水务一家,达到114亿元;首创70亿元,碧水源52亿元。”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PE投资负责人黄健认为,环境产业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