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风催生万亿市场 水务PPP仍存“痛脚”

慧聪水工业网 2016-04-06 09:36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慧聪水工业网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出水水质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强调重视未来水处理中的模式创新。随后,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两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水务PPP的新模式受到广泛关注,水务PPP主题切合国家经济战略,市场空间巨大。

而从近年来工程趋势可以看出,传统进度款工程竞争日趋激烈,垫资、BT、BOT项目已成常态,目前在政府对BT等垫资项目监管趋严且政府缺钱大背景下,PPP模式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替代传统业务承接模式。

显然,在PPP时代下,地方政府环保需求集中、组合出现,PPP模式对公司融资能力、技术实力和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融资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在政策面暖风频吹的背景下,PPP模式正吸引各类资本快速进驻水务领域。

PPP项目受益

随着“水十条”细则的逐步落地,由此带动的万亿环保盛宴也备受市场期待。面对万亿级的投资需求,政府不再单打独斗,决定全面引进社会资本。

根据财政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将大力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逐步将水污染防治领域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其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等为PPP推进的重点领域。

据陈永清介绍,环保部将联合财政部,采取PPP模式打包实施一批“水十条”重大项目。不过由于目前社会资本还没有大规模进入水污染防治领域,各级地方政府还要进一步拓展资金渠道。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财政部将以股权的形式投资PPP基金,规模为1500亿元,各地方政府则相应地成立了百亿级的基金,用以支持PPP项目的发展。

2015年9月29日,财政部公布第二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涉及206个项目,总投资金额达6589亿元。其中,水务方面的项目投资占比为14%。

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的超亿元PPP项目在水务、固废、大气三大领域都有分布,而且有多个水务、固废综合项目,水务相关的项目有136个,固废相关的有6个,大气相关的有2个,水务相关的超亿元PPP项目占据了总数约95%的份额。据记者统计,仅北控水务、碧水源、东方园林、首创集团、云南水务这5家公司就占据了约88%的份额。

“PPP项目并非稳赚不赔的买卖,”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尽管有政府的参与,但项目能否顺利推进仍存在诸多变数,由于当下市场环境存在缺乏契约精神、公开透明的市场化监管,以及政企权职不清等问题,如何才能让政府和社会资本实现互动双赢,这对政企双方而言,都会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遇融资挑战

事实上,由于中国多年的经济增长及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务行业的改造和建设,已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

据公开资料,截至2013年底,中国污水处理量为445亿吨,供水量641亿吨,到2018年,这两个数字将攀升至674亿吨和724亿吨,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8.7%和2.4%。而仅凭地方政府的投资,实在不足以满足水务建设的巨大需求。

PPP虽是解决之策,但目前PPP落地率仍然不高,改革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政府观念转变不够、创新意识不足、民企参与度低及市场发挥的作用不强等。此外,融资也是一个重要挑战。

“如果说PPP是一场球赛,上半场是通过公平的方式选择最有能力的社会资本和政府合作,下半场就是融资问题。”焦小平指出,PPP项目周期长、资金密集,目前我国存在结构性问题,有运营能力的企业没有资本,有资本的企业没有运营能力。另外,PPP融资还没有转向以项目现金流为主,传统资产负债融资仍是主流方式。

而某些水务企业也希望通过PPP来进行资本和经营的扩张,不少投资人更希望能从中寻到商机。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城市水务行业引入PPP应不忘初心,其主要目标首先是提高经营效率和改善公共服务,而非单纯扩大资本数量。作为水务企业,如果单纯希望扩大资本数量,则难以彰显政企合作改善公共服务的初衷。

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水务企业都应该捋顺资本、效率、责任方面的关系,既能够通过PPP让公众得到良好的公共服务,又能让资本在这一模式中发挥效用,让企业获得长期稳定、合理的经济回报。“PPP项目具有投资时间长、回报稳定、反经济周期强等特点。社会资本如果想要暴利就不要进入PPP领域,如果守法、守约经营,就会得到相对稳定的回报。”焦小平强调。

水务PPP成功的关键因素

而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PPP模式并非简单的合资模式,更像一桩婚姻,如果不做到多赢的结果,势必将给PPP模式带来巨大风险。

在总结水务PPP的失败原因时,“商业利益、信任程度、行事方式等是关系成败的深层次原因。”业界资深人士靳林明指出,很多表面上的原因都缘于这几个深层次问题。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不规范、不谨慎、不公平、不经严格论证就匆匆上马的项目存在极大隐患。

北京某知名水务公司副总裁张松建举例称,“天津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由北控水务、挪威阿科凌、管委会三家合作建设,水源来自海水和陡河水库。但曹妃甸工业区的规模没有达到预期,只是用陡河水库的水就已足够,致使海水淡化BOT项目,至今闲置。”而政府的信用和支付能力或许是PPP项目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深谙PPP模式运作的赵旭坦言:“对此,民营资本没有更好办法预防。”

“在实际履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政治原因拒绝价格调整到位,以及政府财力不足,购买责任无法保障的现象。”赵旭说。

成功的水务PPP好比一场旷日持久的婚姻,众多知名业界学者指出,成功的水务PPP至少应满足如下条件:“政府参与者有清醒的认识,进行严格论证;项目启动前的谈判历时较长,并在此过程中建立信任;有专业的机构作为支撑;既重市场准入,又重事后监管;以及政府与民营资本的公平。”

对待起始于2014年的新一轮PPP,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希望在以下几点实现改进:“首先,混合所有制不是国有跟国有混合,那样会强化垄断,强化惰性,混合所有制必须规定是民营跟国有混合;第二,是股权比例的问题,必须明确混合所有制股权比例;第三,必须指出对某些项目必须搞PPP,或者说必须实行混合所有制。”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