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先行:共青城 鄱阳湖畔的一颗明珠

慧聪水工业网 2016-03-11 09:43 来源:中国环境报

慧聪水工业网 共青城市积极打造中国的共青城、江西的先导区、昌九的新支点、百姓的幸福城。图为景色优美的城市一角。

江西省共青城市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作为我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共青城在建市之初就选择了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通过绿色农业的发展助推生态工业的腾飞。

共青城始终坚持绿色强市、绿色惠民理念,坚持发展领先、小康率先、生态优先、实干抢先,无论是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还是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处处体现着生态文明理念。

“十三五”期间,共青城市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优势、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努力打造生态文明的“共青样板”。

2014年生态

投入占GDP

2014年,全市生态投入占GDP比重达2.35%以上

构建环境友好型绿色经济体系

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落户

作为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要实现跨越发展、赶超发展,必须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发展之路。为此,共青城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将绿色GDP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追求,坚决不走牺牲环境的“老路”、低质增长的“弯路”、同业竞争的“套路”。

“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项目,对高耗能、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项目,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产生影响的项目,坚决不予以审批。”共青城市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严守绿色门槛,坚守生态底线,绝不要高污染、科技含量低、浪费资源的项目。

共青城市严把环保准入门槛,提前介入招商引资项目,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的产生和生态破坏,并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共青城市下决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绿色经济升级版,先后婉拒了50多家“两高一资”项目,包括浙江客商拟投资30多亿元的废钢铁冶炼项目、铅酸蓄电池项目,广东福建客商投资20多亿元的皮革、印染项目等,项目总投资逾400亿元。

全国著名羽绒服装企业鸭鸭股份公司依山而建,在企业生产区边上有一片保留完好的原始森林公园,林密鸟鸣,绿意葱葱。在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旁边,在寸土寸金的园区,还能保留着这样一片80亩的森林公园,实属罕见。

“如果把这片森林全部开发出来,至少还可以建两座大型车间,我们的产能将扩大近一倍。但是共青城市委、市政府在我们兴建新厂区之初,就立下保护环境的契约,要求我们最大限度保护原始植被,最大限度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工业用地成为生态用地,既美化了厂区环境,也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鸭鸭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于耀武告诉记者。

位于共青城市内的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原本建在一个荒山坡上,尽管如此,共青城市还是坚持环保优先,通过微创手术式的土地平整工程,将工业园区传统的七通一平变为七通不平,即不平山林、不填水面,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对自然环境的损害。

共青城市关闭了天骏印染、翔宇染整厂等6家污染重、工艺落后的老污染企业,每年减少税收收入两亿多元。同时,共青城市将目光瞄准科技孵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项目,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农业等,着力构造私募小镇、航空小镇、科教城、O2O国际智贸港等新业态,构建环境友好型绿色经济体系。手机制造、地热空调、太阳能薄膜光伏等一大批产业落户,企业总数达452家,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8%,突破200亿元。

共青城市政府用于环保方面的投资占GDP比重逐年增加,2014年增幅达到35%。2014年,生态投入占GDP比重达2.35%以上。

34%

“十二五”期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绿色农业助推生态工业腾飞

“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共青城在建市之初就选择了水面养鸭、水中养鱼、岸上种果树的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小水禽、大产业为突破口,按照区域特色调明、产品品质调优、特色规模调大的要求,做好山水文章。

在种养过程中大力推行猪—沼—果工程应用,在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同时,保护了山林,还为发展林果业提供了充足的绿色有机肥料,形成了粮棉油、林果茶、鸡鸭鱼、生猪及特种养殖业协调发展的紧密型绿色生态产业链,绿色农业特色逐渐突显。退化土地治理率达100%,为发展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共青城市绿色农业的发展,助推了生态工业的腾飞。用鸭绒为填充料的鸭鸭牌羽绒服一时誉满海内外,产品附加值极大提升,由此衍生出的羽绒加工厂、纺织厂、服装加工厂等得到迅猛发展。截至2013年,全市纺织羽绒服服装企业发展至292家,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有40多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2.95%,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57.8%。年产羽绒服及各类服装5000万件,销售收入达161.9亿元,占同期财政的12%,羽绒服装销往全球各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绿色生态工业。

共青城市在保护蓝天、碧水、绿地上发力,确定了科教立市、双创兴城战略。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江西省各大院校或分校的首选地点,截至目前,已有南昌大学鄱阳湖校区、江西财大共青校区等6所大学聚集共青南湖新区10万师生规模的大学城。

此外,全国一些知名高校也纷纷前来考察,并有意建设分校或高新技术产业园。高校产业群的落户、鄱阳湖湿地的保护、富华山景区的建设等一批精品项目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2亿元,年均增长26.3%。

“十二五”期间,共青城市生态工业园吸引了众多外商,累计引进高新工业项目198个,到位资金260多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1家,被评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银行由1家县级支行增至9家,金融机构达到20多家。电子商务成长迅速,电商企业发展至500多家,成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绿色发展惠及民生,“十二五”期间,共青城市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人均达1.48万美元,居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由3.5亿元增长到15.19亿元,年均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42.5%。对照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共青城市小康实现程度达92.25%,居全省第一。

16.1

平方米

人均公共

绿地面积

形成山水田园城市新格局

水面湿地、山体森林、精致农业、生态城镇各占1/4

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理念,共青城市编制了城市总规、各片区控规和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五横七纵”的交通骨架和“一轴、两翼、三组团、四板块”的空间布局,基本形成“1/4水面湿地、1/4山体森林、1/4精致农业、1/4生态城镇”的山水田园城市新格局。

2014年,共青城市启动水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重点建设“一渠、两库、三河、四湖”水生态文明项目。将水生态文明试点同城市建设、“四城”同创、农村环境治理、秀美山村打造等工作结合,整体规划、综合实施,实现环境整治、湿地保护、生态修复等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城市公园既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民生活休闲所需。继南湖北岸公园建成后,共青城市的珍珠湖水系又得到彻底治理,不仅有效改善了城区水生态,也实现了市民期盼多年的水上公园梦。

通过公园增绿、拆墙透绿、创卫添绿等工程,共青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1平方米,被评为江西省生态市和省级森林城市。此外,还加大了城市污水处理力度,实现污水管网全城覆盖,并高标准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厂,污水排放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更好地保护了鄱阳湖的一湖清水。

共青城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根据年度监测报告,2015年,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8%,土壤状况优良。城市周边湿地、候鸟及物种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每年冬季有5000多羽白鹤飞临共青城。全市现辖3乡镇,一个被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两个被授予省级生态乡镇,共青城市被授予省级生态市、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近年来,共青城市高度重视绿色理念的传播,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各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市环境保护委员会,通过环保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利用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低碳日等节点,开展环境知识讲座,发放宣传画册,普及生态知识,传播绿色理念,营造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共青城市建立了以生态科普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馆教育基地,划定了南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九仙岭森林自然保护区和富华山生态自然保护区,着力探索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此外,共青城积极组织全市干部群众、社会团体等人员义务植树,增强市民爱绿、护绿意识,全市居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考评体系,不断增强部门单位、社区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建立生态长效机制,让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