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推动供给侧改革着力点在哪?
慧聪水工业网 2015年底,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已正式拉开大幕。
在本届两会上,供给侧改革毫无疑问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一个话题,大家也纷纷对此献计献策。那么,供给侧改革能给中国带来什么?现阶段供给侧改革应从哪些方面着力?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认为,供给侧改革应该是绿色化的。他指出,应该有更多的绿色供应,“更好地把经济结构绿色化、产业结构绿色化、能源结构绿色化。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绿色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
2015年,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关停了安全压力大、经济效益差的矿井,淘汰煤炭落后产能300万吨。今年还将关停一批衰老矿井,将煤炭产能压减到4500万吨~5000万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化解煤炭产能过剩的必然选择。而去产能不是抛弃,而是提升延伸。”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梁铁山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淘汰落后产能,更多的是企业家要在改革中敢于站出来承担责任,要勇于进行技术创新或者企业文化创新,能够真正满足市场需求。“我认为,供给侧改革在目前的重点是要让更多的人把思想解放出来,要敢于担当、敢于挑战,敢于承担社会责任。”
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关闭‘僵尸企业’就是为了让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从而提高生产率。”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特别指出,国有企业应加大处置“僵尸企业”的力度,将国有资本投向更需要发挥作用的领域。
“眼下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特别是要尽快整合‘僵尸企业’,进一步加速处置,通过腾笼换鸟,优化资源配置,促使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端走向中高端。”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河南省工委主任委员王鹏杰说。
他建议,要加大对“僵尸企业”和过剩产能的清理力度。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停产半停产的“僵尸企业”,鼓励兼并重组或依法破产,有序实现市场出清。同时,对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的企业,要推动其提标改造。
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主体积极性
“真正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需要依靠三大主体。”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指出,第一个是市场主体,即企业家;第二个是创新主体;第三个是推动改革的主体,即官员积极性。如果没有市场主体、创新主体、推进改革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供给侧改革是很难落地的。
“然而目前,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辜胜阻表示,首先是生产率比较低,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其次是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除此之外,用工成本、物流成本,环保成本等加大了生产成本负担。
“降成本对于调动企业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倘若成本降不下来,实体经济的运营将会是非常危险的。”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指出,相对国外,我国制造业的资金成本、物流成本、土地成本优势已不是特别明显,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制度的有效供给,通过降税、降费等来适当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通过创新发展高端制造
“现在所说的产能过剩并不是真的过剩。”全国人大代表、天伦集团董事长张瀛岑说,比如我们生产那么多铝,却没有一种铝板可以用于生产大飞机,也有很多特种钢仍需要进口。他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淘汰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把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生产高质量的精品。因此,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来研究和生产高端产品。“过去低端产品太好卖,我们就不研究高端的东西,现在社会在发展,不创新就会被淘汰,能够保持清醒认识并且坚持创新的企业,一定能够发展得很好。”
对此,南存辉建议,制造业要想实现精品化生产和结构性改良,需要做好以下4点:一是树立发展的信心,制造业要找准定位,做好科学、长远规划;二是做好两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围绕实业创新驱动,坚定不移以人为本,积极进行价值分享,多搞股份制改造,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三是通过并购整合推动企业走出去,真正融入全球市场,整合国际资源;四是从产品性能、质量、服务等方面严格把关,推广“精品”工程,有效控制成本,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