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释放信号“为勇于改革者撑腰”
慧聪水工业网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纪委机关报刊发《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一文,提出鼓励干部“啃硬骨头”,如果为此出现失误或差错,引起“心怀叵测”人的诬陷,组织上要坚定保护,不让“领头羊”成“替罪羊”。
文章经微信传播后,迅速迈入阅读量“10万+”行列——微信目前用户逾6亿,“10万+”意味着顶级的阅读量。
“这说明,文章释放的鲜明信号,被各界人士捕捉到了。”正在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对记者说,“新常态”下亟待厘清“怎么干”,干部状态至关重要,中纪委此文意味深长。
刘志彪认为,以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但最近几年旧规则打破、“不再以GDP论英雄”,地方干部对新规则有一个适应过程,中纪委此文就是给他们“吃定心丸”。
多位在京的两会代表委员表达了相似观点。他们提到,“十三五”规划蓝图已经绘就,必须让党员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人们预计,在今年两会上,要求各级政府官员勇于应对挑战积极作为,将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下,“为官不为”逐渐成了热词,甚至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有舆论认为,反腐打击了干部积极性、影响到经济发展和改革效果。但事实证明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安徽滁州——曾以“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所在地而闻名的城市,2014年两任市委书记先后落马,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9%,增速在全省上升3位。
记者采访了解到,滁州新一届市委提出“三保护三不保护”,即“保护勤政干事的,不保护懒政不为的;保护敢于担当的,不保护胆大妄为的;保护遵纪守规的,不保护违规乱为的”,营造出竞争、向上的氛围。
滁州某部门负责人说,他在手机上看到《为敢于担当者担当》时“心头一热”,“大部分官员还是愿意改革、肯干事的。这篇文章,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底气了。”
记者在多省市采访发现,有的干部提出,想好好干事,但怕推进改革“太猛”被人告状。许多改革即使是“一把手”强推,也常感到力不从心。西部某县县委书记向记者感叹:“感觉就像一个人陷入了重围,想冲杀出一小步也异常困难!”
刘志彪分析说,中纪委机关报在两会前夕刊发这篇文章,就是要明确向社会传递一个信号:坚决地为改革者“撑腰”。
“改革就得敢闯,成功了是经验,失败了是教训。”河南兰考县副县长王彦涛说,在兰考工作“活得岁数大”——在别的地方工作8小时,他们至少14小时,一天顶别人2天,但是,大家在一块工作状态很好。
被视为中共党员干部作风楷模的“焦裕禄精神”发源于兰考。这里历史上自然灾害严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在中共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以兰考县为联系点。2014年兰考成为河南省直管县后,众多改革举措陆续推进。采访中当地多位干部提出,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胆、大力改革,抓住机遇把兰考建设好。
习近平2月下旬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会议指出,要引导干部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全社会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尚。
此间有观察人士认为,关于“打击懒政”“保护改革者”,目前已经成为共识,中共高层也已反复强调。中纪委这篇文章的核心在于,对于“先行先试”和“违纪违法行为”,组织上要严把关口、严格标准、严格区分。
刘志彪说,要把改革的任务表和承诺书放在阳光下,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和督促改革落实,让懒改革、慢改革、假改革的人“不得不改”,又要让真改革的人“放心去改”。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