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投资巨大 孕育市场新机会

慧聪水工业网 2016-02-22 09:50 来源:安信证券

慧聪水工业网 政策加码,2016年或是行业启动的元年

自从2013年12月12-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理念后,国家近年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先是中央财政支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随后财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于2015年4月公布第一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名单。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时间表,今年1月份住建部又出台《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可以看出政策推行力度不断加强、政策不断细化,我们认为试点城市经过一年后的摸索,各地区项目或逐步出台,2016年或是海绵城市项目落实、行业启动的元年,后续新的试点城市同样值得期待。环保行业一般投资逻辑是“政策-订单-业绩”,目前海绵城市的投资尚处于政策-订单之间,近期可能出台的相关试点城市项目、新的试点名单等都将带来良好主题投资催化剂。

市场空间大

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假设每平方公里投资1.5亿元,按照国家规划(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4.8万平方公里),2020年将达到万亿投资规模,空间巨大。

发展LID,经济性良好

2014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提出发展LID低影响开发模式,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且就经济性而言,LID规划方案较传统方案通常更加物有所值,并可在运营阶段通过截留、雨水净化创造可观的收益。

PPP解决资金问题

海绵城市投资额巨大,单靠政府投资对于政府压力太大,中央补贴更多是促进行业兴起的开端。李克强总理表示将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后续绿色金融等创新模式的出台将更好撬动社会资本,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过去环保公司项目大多以点源式的建设为主,随着上层思路的转变,海绵城市等将环境治理效果作为导向的项目将成为主角,治理难度将增大、投资金额将增加,市场将扩大,拥有核心技术和资金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