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治理 生物多样性恢复让滇池活起来
慧聪水工业网 每到冬季,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海埂大坝总是人流不断,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乐于把欣赏滇池风光、与漫天飞舞的海鸥嬉戏作为旅途一大美事。
这一动人景象的持续演绎,得益于昆明市在推进滇池保护治理工程中不断加大环湖生态建设力度,使滇池流域生物多样性恢复进程不断加速。
截至目前,滇池湖滨湿地物种数量与2006年底相比增加约25%,包括多种云南省新纪录在内的鸟类共计140多种,银白鱼等部分滇池土著鱼类种群数量开始得到恢复。
■总生物量急剧下降
□“四退三还”改善环境
随着滇池生态破坏和水体污染加重,某些土著物种在滇池水体和湖滨消失,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大幅度萎缩,局群密度下降,总生物量急剧下降,耐污物种(篦齿眼子菜、穗状狐尾藻等)逐渐占据优势,外来物种入侵加剧。
昆明鸟类协会秘书长赵雪冰告诉记者,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滇池鸟类群落和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都经历了巨大变化,大量水塘、沼泽消失,滇池湖滨带几乎丧失殆尽,使很多水禽失去了理想的栖息地,部分水禽消失。
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60年代,滇池流域土著鱼类有26种,到2000年底已减少到11种,其中只有4种生活在滇池湖体。绝大部分土著鱼消失,有的甚至被认为灭绝,直接导致滇池土著鱼在滇池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
一直以来,昆明市在推进滇池保护治理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滇池流域和环湖生态建设,全力实施“四退三还”(即通过退塘、退田、退人、退房,实现还湖、还林、还湿地),建设截污、治污系统共同构成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体系,削减进入滇池的面源污染负荷,并建设了多个人工湿地。
目前,昆明市已建成滇池湖滨生态带5.4万亩,湖滨原有鱼塘已经全部清退并转变为库塘湿地,农田和大棚用地等已转变为生态湿地和林地,重建湖滨生态系统初步完成。
《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还将滇池环湖生态带区域设为滇池的一级保护区,以法律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
■生物多样性不断恢复
□消失30年野生鸬鹚再现
随着滇池环湖生态建设持续开展,湖泊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得到提升,滇池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逐渐恢复。
“四退三还”生态建设工程的成功实施,使滇池湖滨带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从建设前期的13%增加到建设后期的80%,增幅达67%。
同时,滇池湖滨湿地植物物种数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从建设前期的232种增加到建设后期的约290种,物种数量增加了约25%。
据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何锋说,虽然增加的物种以园林绿化植物为主,但由于水质改善,自然环境中一些本已消失的沉水植物,由于原有种子库萌发又得以出现,目前在滇池部分湖湾仍有一定面积存在。
记者在滇池草海看到,几十株人工引种的海菜花竞相开放。这原本是滇池一景的海菜花,目前在滇池部分水域和入湖河道得到一定恢复和保护。
滇池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使得在滇池栖息、越冬的鸟类明显增多。近年来,在滇池周边记录到鸟类140多种,其中包括多种云南省新纪录的鸟类,如三趾鸥、灰翅鸥、须浮鸥、白翅浮鸥、铁嘴沙鸻、蒙古沙鸻、中杓鹬等。
令人欣喜的是,近期有不少市民在滇池草海水域发现3只野生鸬鹚(俗称鱼鹰)。这些鸬鹚已在此定居一个多月,每天入水抓鱼吃饱了就在那里展翅晒太阳。
野生鸬鹚数量稀少。据滇池边渔民说,上世纪80年代,滇池边还有少量野生鸬鹚活动,之后未有发现。
赵雪冰认为,时隔30多年后,再次在滇池发现野生鸬鹚,得益于滇池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以及多年来对生物多样性的积极保护,为鸟类创造了良好的栖息、越冬环境。
据了解,从2011年开始,滇池渔业行政执法处开始加大鲢、鳙鱼及滇池土著鱼类高背鲫的放流力度,5年来共向滇池放流鲢、鳙鱼3500多吨,高背鲫鱼1亿尾,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银鱼、秀丽白虾及红鳍原鲌的生存空间,改变了滇池主要经济鱼类均为小型鱼类的生态格局。
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安莉说,通过近3年的调查,在滇池外海共收集到鱼类25种,其中土著鱼类4种(滇池高背鲫、泥鳅、滇池金线鲃、银白鱼)。监测发现,银白鱼已在滇池西岸有了产卵地,这充分说明通过实施滇池综合治理使滇池水质改善,滇池水生生物多样性增加。
滇池生态关乎
长江经济带
——访云南省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韩亚平
滇池是我国重点治理的“三湖”之一和长江上游最大湖泊,与其唯一出流河普渡河(螳螂川)的水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同时也直接关系着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安全大局。
“十三五”期间,滇池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怎样开展?记者采访了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韩亚平。
韩亚平认为,滇池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在总结近年来滇池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做法和经验、查找存在不足的同时,建议重点抓好6个方面工作:
依法保护滇池生物多样性。制定法律、法规、条例,从法律高度,保证滇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实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
逐步完善滇池流域截污治污体系,构建健康水循环系统。提升现有污水收集系统及处理系统的效率,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将城市建设与发展对滇池水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为滇池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对滇池周边现有湿地进行功能分区,构建滇池湖滨湿地生物和水生生物保育区。针对滇池流域土著水生生物物种与其栖息地的保存与维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滇池自然湿地系统的人为干扰,逐步修复滇池原有的已经受损伤或退化的生态系统。
以就地保护为主,有计划地建立滇池特有物种的生境及栖息地。适当人为干预,营造环境多样性,从根本上改变滇池土著物种栖息地破碎和消失的状况。
对已近灭绝的濒危物种实施移地保护。人为模拟环境,人工培植滇池特有的濒危物种,并逐步形成能实现自我维持的滇池特有濒危物种种群。
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治理。采取针对性措施严控外来物种入侵,维护滇池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加大宣传力度。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