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建设思路大调整 用新发展方式创造新奇迹

慧聪水工业网 2016-01-21 09:26 来源:慧聪水工业网

慧聪水工业网刚迈入2016年,“长江经济带”便成为热门话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的建设思路。他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有人认为,这意味着长江经济带将放慢甚至停止建设步伐。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并非截然对立,事实上,需要转变的是之前不科学、落后粗放的发展方式,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推进长江生态保护。

长江经济带是几年前就开始预热的“国字号工程”,经由此番总书记的调研进入了实质性落实阶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方向和统筹模式定了调子,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在具体规划上的首轮应用,成为今天环保在国家战略中重要性的一个投射。

近些年,长江生态系统警钟不时敲响:长江水质不断恶化,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威胁用水安全;白鳍豚、白鲟多年不见踪迹,长江江豚仅余千头,顶级物种纷纷告急……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发展与保护的终极命题上,这一重要指示给出了明确答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就是要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心全意建设生态文明的先行示范带,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长江经济带不仅是一条有巨大潜力的经济发展带,更是关系子孙祸福的生态屏障带。要在生态环境保护从严从紧的前提下,依托长江水道,统筹岸上水上,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关系。只有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强化长江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切实顺应自然保育生态,中华民族母亲河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在经济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必须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思路调整,就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不同于以往的要速度、要规模、要GDP,而是转变为要生态、要环境、要永续发展、要协调发展、要创新发展、要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沿线省市和整个流域的企业家、政府都面临着一个新的战略选择,就是如何实现这种战略思路的调整,如何实现新的动能转换,要用新的发展方式来创造长江经济带的新奇迹。

无论是长江上游、中游还是下游,都要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当然,由于三大城市群的区位、功能和定位各不相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模、总量、结构与区域资源、环境有较大的差异,各自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规划上应各有侧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有所差异,不能“一刀切”。

值得一提的是,有业内人士建议,在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中,应充分保护生态建设得力省市的利益和积极性。众所周知,生态建设是一种具有明显正外溢性的公共产品,一个地区的生态治理,成本由自身担负,正效益却可以外溢到其他地区,地方政府在进行投入和收益、权利和义务的比照时,外溢到其他地区的环保效益难以计算在内,而自身又因环保损失了GDP,这必然会减弱地方政府环保的积极性。这种环保投入换不回环保收益的现状,亟待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弥补,比如在督促长江上游省市承担起更多的环保责任的同时,要求中下游受益省市要对此进行补偿和援助。长江经济带要建立在环保带之上,而环保的成功,最终取决于“环保者不吃亏”局面的实现。

中国的古诗有言:“共饮长江水”。希望长江的碧水蓝天,不要只停留在诗句里。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改善长江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