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个监测站点将拔地而起 铸造地下水保护屏障

慧聪水工业网 2016-01-19 09:30 来源:慧聪水工业网

慧聪水工业网中国地质调查局日前透露,我国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我国将新建两万多个地下水质监测站点。通过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缔造,以及《地下水污染源监控管理办法》刚性约束,实现地下水生态环境的大幅改善。

我国将新建逾2万个地下水质监测站点

地下水质监测正进入“大刀阔斧”建设阶段。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国地质调查局透露,我国将新建两万多个地下水质监测站点。

我国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将全国划分为16个重点监测区,共建设地下监测站点20401个,监测面积达到350万平方千米。中国地质调查局环境监测院副院长郝爱兵介绍,其中,华北地区建设规模占比达到39.7%。

地下水污染源监测是地下水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地下水污染防控的基础,也是健全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的必然要素。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量每年近1100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五分之一;全国655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然而,我国地下水短缺及污染触目惊醒,地下水水质质量令人堪忧,污染正不断由点状、条带状逐渐向面上扩散,并逐步向深层地下水渗透,污染物组分也在由无机物污染向有机物污染发展。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2014年中国环境公报》,2014年,全国20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489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水质为优良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0.8%,良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25.9%,较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8%,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5.4%,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6.1%。

如果根据正在修订的《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分级,仅有不到四成的水质为优良、良好的地下水可以用作生活饮用水;有接近两成的地下水,或许已经完全不具备使用功能。

加快刚性法规编制,打造“适配”管理模式

地下水,是一种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作用巨大。地下水因其水量稳定,水质好,成为农业灌溉、工矿生产和城市生活的重要水源之一;此外,地下水还有稳定地层、防止地陷以及提供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等作用。通过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缔造,有望完成对关键区域水本钱动态的实时监控,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

然而,仅侧重地下水勘探与监测,以及地下水取水许可等少数制度还远远不够。在我国现有地下水环境管理体系中,尚无任何法规提及地下水污染源监测,仅《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和《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两个较新的技术规范对地下水污染源提出了监测要求,但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就行业规范而言,仅有《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等两个技术标准对地下水污染源监测的一些指标作出了规定,但对于监测井布置、监测深度、监测井结构等指标仍未提及,其他行业的技术标准则尚未考虑地下水污染源监管。

因此,应加快编制《地下水污染源监控管理办法》,以符合地下水污染源监控特点的管理模式,切实落实新环保法的环境监测要求,尤其是地下水质监测。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