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投百亿治水兴水 水利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慧聪水工业网 导读:去年,《南京城市防洪规划(2013—2030》正式通过水利部审查,并由省政府批复实施,南京主城,江宁、仙林、江北副城,18个新城和34个新市镇的防洪标准和主要防洪排涝工程体系进一步得以明确。
依法管水依法行政,水利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2015年刚刚过去,回眸“十二五”期间,南京水利确立了新时期治水方针,5年间全市水利投入约100亿元,用于防洪减灾、农田水利、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和河湖健康、水管理能力、水利发展保障等六大体系建设。水利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加快大江大河治理步伐,构筑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每一次大规模成功的水利实践,都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南京虽为水乡之城,但由于降水和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再加上地形的特点,水旱灾害多发易发。治城必先治水,“十二五”期间,我市水利事业发展与民生息息相关。
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完成105公里江堤加固,形成了“堤成、路成、林成、景成”的长江干堤风光带;长江新济洲河段河道整治工程,完成20.24公里河道整治;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加固滁河干流堤防126公里,整治分洪道19.2公里,拆建三汊湾枢纽;水阳江治理近期工程,实施了水碧桥至甘家拐段9.56公里堤防退建、加固,新建水碧桥闸;2015年11月23日,市委市政府在九乡河上游东侧举行秦淮东河建设启动仪式,建国以来我市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秦淮东河工程建设大幕开启……南京水利频亮奇招,长江干堤防洪能力进一步得到巩固,滁河基本达到流域规划的20—50年一遇标准,水阳江基本达到流域规划的20—40年一遇防洪标准,数代人的水利梦在“十二五”期间由蓝图变为了现实。
去年,《南京城市防洪规划(2013—2030》正式通过水利部审查,并由省政府批复实施,南京主城,江宁、仙林、江北副城,18个新城和34个新市镇的防洪标准和主要防洪排涝工程体系进一步得以明确。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效配置和利用水资源
“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事关国计民生,事关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期间,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营造全社会节水的良好氛围。
严控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三条红线”指标,市政府成立10个部门参与的“考核工作联席会议”,建成市、区、重点取用水户三级用水总量考核控制体系,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45亿立方米的指标以内。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6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至18立方米以下。建成节水型企业(单位)、灌区、小区、工业园区、学校等各类节水载体320余个,获得水利部“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称号;全面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对全市113个水功能区、列入省级水源地名录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深层地下水、区界断面和入河排污口的水质进行全覆盖监测,定期发布水质通报,编制完成《南京市应急水源地规划方案》,水资源保护成绩显著。
依法管水依法行政,水利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水的自然属性,决定了水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坚持以人为本,用法律和制度规范涉水行为、调节水事关系、稳定水事秩序,实现人水和谐共处。
“十二五”期间,《南京市水库保护条例》、《南京市农田水利条例》、《南京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办法》以及《南京市水文管理办法》等地方立法相继出台;行政权力清理强力推行,编印了行政权力清单手册,清理行政权力204项,实现水行政许可、水行政处罚事项网上运行……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水利事业实现了从以建为主向建管并重的转型。
数据显示,全市水利现代化综合得分从2010年的78.9分提高至2014年的86.8分,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十二五”末,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22项指标中将有20项达到基本现代化水平,全市水利现代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