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联网消除城乡水资源管理信息化鸿沟
慧聪水工业网随着近年来中国城乡建设和新城镇建设的不断推动,城乡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国家也明确提出基础设施是城镇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在城镇及县乡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如何持续优良地管理与运营这些基础设施,更好地服务民生提高生活水平成为摆在各级城镇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现实性课题。众所周知,当前城镇以及县乡等在资金和管理人才方面还有一定的缺口,既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实现一线城市的基础性设施建设,也不可能拥有众多优秀的管理人才,软硬件两者之间相应的发展只能一步一步地进行,特别是水、电等关系民生基本服务更需要脚踏实地的提升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ICT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了城镇基础设施服务与管理能力的飞跃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手段。如同互联网电商逐步渗透进入各级县乡镇一样,在满足和丰富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各项需求同时,也极大地弥合和城乡之间的文化落差,真正实现全社会的幸福感。同样,民生对于城镇基础性的服务要求也由此提高,特别是对于环境、饮用水、电力等方面的认识认知也被逐步教育,对于各地的运营与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更专业、更人文、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基础服务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和人民的发展。
“互联网+”的出现让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需更加紧密,行业管理和服务更加标准化、专业化、便捷化,在行业的信息化转型过程中,也令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服务逐步实现无差别管理,特别是基础设施的运营与管控能力已经可以真正实现和一线城市无差别同步,尤其是水务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已经出现可喜的成果。“水联网®”的出现让水务及泛环保领域的信息化管理无差别地在城镇乡村各级水务管理部门实施,彻底消除了城乡水资源管理信息化鸿沟,让县镇基层水务管理工作者与城市大型水务集团的水务管理工作者都能使用上先进的管理系统,以及满足各自特定需求的定制化功能模块,让互联网+真正促进水务信息化的城乡落地和不断深化。
水联网®作为水联网理论基于水务领域精细化的应用场景设计、供给侧的创新增量和水务行业及泛环保领域长期持续不可撤销的需求,通过专业化技术服务与领先的ICT通讯技术以及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等相结合,遵循和运用确保数据保真、保密、授控使用的密码技术体系以及实时认证服务体系、多主体开放的安全云体系、大数据化的水数据银行体系等顶层设计原则,通过云端web可视化呈现系统最终实现水资源信息的全数据化(SCADA、GIS、C/S模型等统一整合)全网络化利用,成为实现超越水平衡的全数据应用的基本理论体系。水联网已成为智慧水务的核心精髓,是城市供水管网运行管理的基础性工具,是智慧城市的必选项和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水联网®的部分功能已经在县镇水务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且为当地水资源管理、水资源利用、水务信息化发展等方面赢得一致好评。不同于大型城市的水务管理,县镇的水务管理更突出一个“多、快、好、省”,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实现运营与维护的最大性价比是县镇水务管理的突出特点,这些特点在某城镇的城中村水务管理方面显现的十分显著。该城镇的市政及高新科技区改造过程中,水务公司供水辖区内有大量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水务公司对其采用了传统的巡管检漏方法,结合城区的大区降压之后,管网漏损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对这些区域进行管网改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都较低。考虑到城中村建筑主要是低层楼房或平房,其实际压力需求相对于城区主管网降压后的压力仍有较大的降低空间,同时考虑建设成本与投资效益等方面要求,因此决定采用水联网®智能精细化减压系统解决方案进行漏损控制,同时以贴合县镇需求的Leakview®管网漏损控制管理平台作为云端信息化管控平台,对项目实施及后期运行的现场数据进行检测与展示。
通过一系列水联网®专业化的踏勘、检测、估算结合严谨的施工指导、优质设备的选用等最终顺利完成该城中村供水管网减压控漏方案的实施,并且平顺进入后期的运营与维护阶段。最终实现7个城中村,日节水3500立方米,占总水量20%以上;一路DN600主管线沿线4个区域压力控制,主管压力抬升2米;整体维修量减少90%以上,建设投入在3个月完成全部投资回收。
互联网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把利器,互联网将既有的等级化的市场结构变为扁平的网状结构,加入其中的人们都可以成为这个巨大网络中的一员。互联网的全覆盖,为身处城市和乡间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往与互动的虚拟空间,信息、知识、技术可以自由流动,这也为乡村的人们提供了相对均等的机会。同样,水联网®将成城乡之间对于水务管理的认识认知以及管理方式扁平化、同步化,让所有水务都可以平等的享受信息化带来的现代化管理和云计算的便捷高效,也让定制化、模块化的优势更容易更直观地呈现在各级水务管理者面前,通过高效、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实施,为中国城乡水务管理的共同发展铺平了前进的道路,高效地消除城乡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信息化鸿沟。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