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经山东搭建起T型现代水网
慧聪水工业网近日,黄河水从滨州市出发,经过482公里的“奔腾”到达胶东调水工程的重点威海市,这标志着胶东调水工程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同时也标志着山东“T”字型现代骨干水网框架成功搭建。未来,我省可调引15亿立方米长江水用于抗旱、生态补水,平水年缺水率控制在5%左右。
我省实现多水源联合调度
胶东调水工程是我省历史上投资最大,距离最长,跨流域、跨区域最多的大型水资源调配工程,工程于2003年12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途经滨州、东营、潍坊、青岛、烟台、威海6个市16个县(市)区,能够缓解胶东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保证城市及工农业用水,防治海水内侵和沿海地区生态补水。胶东调水工程贯通后,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构成了“T”型调水大动脉。
依托这两大调水工程,我省打通了跨省、跨流域、跨区域调水通道,建立多工程串联、多水系联网和多水源调配体系,形成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大格局。据了解,全省水网体系建成之后,年可调引长江水15亿立方米和当地水9亿立方米以上,全省总供水能力能够达到300亿立方米,平水年缺水率控制在5%左右,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
防洪抗旱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根据我省现代水网规划,下一步将依托大水网建立河湖库联合调度、蓄滞排紧密结合的洪水控制的格局。目前,我省完成了中小河流和重要河流重点河段治理,病险水库与水闸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薄弱环节建设。同时,完成海堤建设,形成沿海大闭合圈,达到20年一遇防潮标准。
在城市防洪方面,我省将加强蓄滞洪区建设,提升抗旱应急水源和地下水储备能力,基本满足特大干旱年份城乡生活、重点企业和高效农业用水需求。省水利厅发展规划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将建立与城乡发展相匹配的防洪工程体系,实现防洪多库多河联合调度,使重点保护区防洪能力提高,抗旱能力明显增强,基本能抵御一般年份水旱灾害威胁,让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可靠的保障。
水源互相调剂改善生态环境
据了解,利用大水网的沟通连接作用,能够加强水系生态治理、保护与修复,建成水系沟通连接、水源互为调剂、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系,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基本实现人水和谐共处。届时,我省水土流失治理率将达到70%,重点水土流失区和易灾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形成调水干线、骨干河流及沿海海堤生态保护带,河流、湖泊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地下水漏斗区和海水入侵区面积显著减少。除了避免水土流失,大水网还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我省主要湖泊、水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将达到60%,城乡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达到60%,骨干调水工程沿线水质达到规定标准,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济南将形成“一环绕泉城”水网格局
根据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规划,我市将以引黄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当地水资源供水工程等为依托,完善水资源调配措施,构筑互联互通、相互调节、相互补充的水网工程体系,统筹使用黄河水、长江水、地表水、地下水和非常规水,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实现多水源多用户的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形成“六横连八纵、一环绕泉城”的骨干水网构架。
目前,我市正在实施卧虎山、锦绣川、兴隆、浆水泉、龙泉湖5座水库连通工程,其中,锦绣川水库干渠东风洞至兴隆水库的隧洞维修加固和渠道改造工程近日全部完成,锦绣川水库与兴隆水库连通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