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NF膜制备方法:醇胺/二胺与均苯三甲酰氯之间的协同界面聚合反应
第一作者:张瑞君
第二作者:杨洁
通讯作者:田家宇;朱军勇
通讯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摘要
成果简介
近日,河北工业大学张瑞君团队在期刊Wate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Synergistic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between hydramine/diamine and trimesoyl chloride: a novel reaction for NF membrane preparation”的论文。该团队发现在丝氨醇水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哌嗪(PIP)即可激活丝氨醇的反应活性,从而使其与均苯三甲酰氯(TMC)发生聚合并生成具有特殊结构与性能的聚酯酰胺(PEA)分离层。基于这一特殊现象,系统探究了水相溶液中两种单体浓度变化对复合NF膜的渗透选择性能、膜面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根据分子的结构相似性,进一步将丝氨醇/PIP与TMC之间的协同界面聚合成功拓展到醇胺/二胺与TMC之间的协同界面聚合,并揭示了其中的反应机理。与典型的聚酰胺商品膜NF270相比,该研究中的优化膜样品呈现出优异的一/二价盐分离能力,有望在煤化工含盐废水、氯碱工业等分盐领域进行推广应用。
引言
水资源短缺与污染已成为全球性挑战,迫切需要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加以应对。在各种现有的方法中,NF技术可作为解决水危机的重要选项之一。自Cadotte首次发明以来,薄膜复合聚酰胺(PA)NF膜一直主导着NF市场。然而由于PA材质的一些固有缺陷,使得聚酯酰胺纳滤(PEA-NF)膜的研究开始增多。与传统PA膜相比,PEA膜具有更低的污染倾向和更强的耐氯性。PEA-NF膜的制备方法有两种,一种为在传统二胺中共混含羟基单体,而所选择的含羟基物质通常具有高极性和较大的分子量,使得所制备的NF膜交联度下降;另一种方法为选择既具有氨基又具有羟基的新单体直接进行反应,而这些单体通常具有低扩散性和弱反应性,使得其需要辅助措施来加以强化反应。因此上述限制因素阻碍了PEA-NF在NF领域的推广应用。本研究通过丝氨醇共混少量PIP与TMC进行反应成功制备了高性能PEA-NF膜,为PEA纳滤膜的制备开辟了新的途径。
图文导读
主要研究内容与数据结果分析:
图1 (a) 不同NF膜的选择渗透性能图(改变PIP浓度);(b) 不同PIP浓度下所制备的NF膜的ATR-FTIR光谱图;(c) 不同NF膜的渗透选择性能图(改变丝氨醇浓度);(d) 本研究中制备的PEA-NF膜与其他文献报道的PEA-NF膜的性能比较图
如图(a)、(b)所示,在不加入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单独的丝氨醇与TMC之间没有反应活性,而在丝氨醇溶液中引入PIP分子时,ATR-FTIR光谱图中1720 cm-1处酯键的出现表明丝氨醇成功地参与了反应,且由此得到的PEA-NF膜的渗透选择性能远远优于由相应的PIP制备的PA-NF膜。当丝氨醇浓度为0.1 w/v%时,随着水相中PIP浓度的增加,PIP分子的扩散驱动力增强,使得PEA-NF膜的纯水渗透通量(PWP)逐渐下降,对四种盐的截留率逐渐升高。如图(c)、(d)所示,当PIP浓度为0.04 w/v% 时,随着水相中丝氨醇浓度的增加,膜的PWP逐渐下降,对四种盐的截留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并没有继续得到改善。其中由0.1 w/v% 丝氨醇和0.04 w/v% PIP与0.1 w/v% TMC 制备得到的NF-0.1S+0.04P膜的PWP为18.5 L·m-2·h-1·bar-1,Na2SO4、MgSO4、MgCl2、NaCl 的截留率为 98.4%、95.5%、22.2%、14.4%,该性能几乎超过了报道过的所有 PEA-NF 膜。
图2 不同 PIP 浓度的 PEA-NF 膜的(a-c) 表面形貌;(d-f) RMS 粗糙度;(g-i) 厚度
如图(a-c)所示,所有NF膜均生成了致密的活性层,覆盖了基膜表面的大孔结构。在固定丝氨醇浓度为 0.1 w/v% 的情况下增加 PIP 浓度时,表面形貌没有明显的变化,所有膜表面都十分光滑。图(d-f)中 AFM 测量的 RMS 粗糙度与 SEM 观察结果一致,增加PIP 浓度,RMS 粗糙度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随着 PIP 剂量的增加,不同 PEA-NF 膜的厚度表现出差异,由 NF-0.1S+0.02P 膜的 12.5 nm 增加到NF-0.1S+0.1P 膜的 22.8 nm,这是因为 PIP 浓度越大,分子扩散“驱动力”越大,跨越相界面向有机相扩散得越远,由此导致厚度的增加。
图3 (a)预测反应方程式;(b)协同界面聚合反应的成膜机理示意图
采用高分辨质谱测试分析了下面三种水相单体溶液中的分子量:(1)0.1 w/v% 丝氨醇水溶液;(2)0.04 w/v% PIP 水溶液以及(3)0.1 w/v% 丝氨醇和 0.04 w/v% PIP 混合水溶液。结果显示在 0.1 w/v% 丝氨醇水溶液和 0.04 w/v% PIP 水溶液中,HRMS 测试结果只能在质荷比为 92.07 和87.09 处检测到属于丝氨醇和 PIP 的峰,但当 0.1 w/v% 丝氨醇和 0.04 w/v% PIP 混合时,除了上述两种峰外,在质荷比为 176.02 处产生了一个新的峰,这说明在这两种混合溶液中可能生成了“丝氨醇-PIP”偶联单元。根据测试的分子量(176.02),推断在混合水相溶液中发生了如图(a)所示的Mannich 型反应。随后这种偶联单元与未发生偶联的 PIP 分子一起向有机相扩散,进而与有机相单体 TMC 发生协同界面聚合反应,如图(b)所示,这一反应过程使得形成了更为致密的交联网状结构,最终生成的 PEA-NF 膜展现出更为优异的分离性能。
图4 在浓度逐渐提升的Na2SO4和NaCl混合盐溶液下的NF-0.1S+0.04P膜与NF270膜的(a)水渗透通量;(b)离子截留率
优化样品NF-0.1S+0.04P膜的Na2SO4、NaCl的截留率为98.4%、14.4%,初步显示了优异的一/二价盐分离能力。因此以商品膜NF270作为对比,探究了两种膜在浓度逐渐提升的Na2SO4和NaCl混合盐溶液下的渗透及分盐性能。如图(a)、(b)所示,两种膜的水渗透通量均随着混合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NF-0.1S+0.04P膜的透水性显著高于NF270;且随着Na2SO4和NaCl浓度的增加,两种膜的SO42-截留率均接近100%,但NF-0.1S+0.04P膜出现了Cl-的负截留现象,说明其具有优异的SO42-/Cl-分离能力。因此本研究中的NF-0.1S+0.04P膜有望在盐分离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小结
本研究首次提出了醇胺/二胺与TMC之间协同界面聚合的概念,系列表征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量二胺的存在可激发醇胺与TMC之间的反应,同时二胺也能参与界面聚合反应。高分辨质谱测试结果显示,混合水相溶液中生成的“醇胺-二胺”偶联单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由此生成了更为致密的分离层。这些发现有望为合成性能更好的PEA-NF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张瑞君,现任河北工业大学给排水专业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有机复合NF膜的制备、改性、应用以及膜污染机理解析与污染控制相关科研工作,已经发表6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文章他引2400余次,个人H指数30。同时兼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净水技术》青年编委、中国膜工业协会净水分会专家委员、“纳滤膜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和“全国膜与水处理行业专家库”专家成员。
第二作者
杨洁,河北唐山人,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上述研究工作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聚酯酰胺纳滤膜的制备与应用。
通信作者
田家宇,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洪堡学者”基金获得者,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中国水协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会员。
通信作者
朱军勇,郑州大学直聘教授。目前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10余篇,总引用7000余次,H因子46。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rogressinPolymer Science、ACS Nano、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NanoLetter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ESI高被引4篇。获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基础成果二等奖(第二/2022)、河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2023)、ISPT2022“Young Membrane Scientist Award”、Research.com Rising Star of Science(202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