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2024

慧聪水工业网 2024-02-28 10:34 来源:中研网

上海:到2025年底本市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2月2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本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底,本市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松江、青浦、嘉定、奉贤等4个新城建设用地面积50%以上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南汇新城建设用地面积60%以上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底,本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何谓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

海绵城市可以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手段缓解城市面临的雨洪问题。渗透措施利用了土壤的渗透性,可以有效补充地下水,为植物积蓄土层水量,促进城市水循环进程。滞留措施可以缓解在城市雨水管网的压力,对径流进行错峰排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海绵城市建设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用绿地广场、绿色屋顶、人工沟渠、透水路面来抓住雨水,让其下渗和滞留;用河岸边的生态护岸、生物滤池来过滤雨污水、净化水体;收集、净化后的雨水,可以用于绿地浇灌、道路清洗、景观水体补充等,从而实现了“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的转变。

海绵城市建设行业现状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至此,海绵城市成为了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海绵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其核心理念将城市变成一个海绵,实现雨水的自然滞留、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自然利用,从而达到减缓城市洪涝、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生态、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海绵城市已进入建设推广期,2021~2030年投资规模预计为7万亿,对应10年CAGR为16.6%。

近年来,全国多地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灾害方面,北京市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环路下凹式立交桥区进行改造,综合采取渗、滞、蓄、排等措施,提升桥区的排水防涝能力,遂宁市对阜丰巷老旧小区进行“海绵化”改造,小区内涝积水点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在城市黑臭水体得到整治方面,常德市市区的穿紫河原来是一条黑臭河道,沿岸居民对此意见极大。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开展后,综合采取调蓄、生态净化等海绵化措施,消灭了水体黑臭,大大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同时,带来周边土地的升值。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行业市场发展规划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分析:

据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数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2015-2017年,随着两批试点城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快速落地,各地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数量增长较多,2018年以来,PPP项目数量有所下滑。截至到2020年11月,全年新发起海绵城市PPP项目仅2个。

从投资金额来看,2015年以来,全国各地海绵城市PPP建设项目投资总额已经超过1000亿元。其中2016年受试点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爆发影响,全年海绵城市PPP建设投资额达480.4亿元,为近年最高值。

具体到项目平均投资额来看,2015年以来,我国海绵城市PPP项目平均投资额基本维持在10亿元/项以上水平,2017年,海绵城市PPP建设平均投资额为21.12亿元/项,为近年最高值。

海绵城市建设行业前景

从长远来看,海绵城市不仅能够治污蓄水,还可以构建良性的生态运行体系,让城市融入大自然。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设施,实现了雨水的调蓄、净化,营造出与自然相容的生态景观;城市公园、林荫绿带等场所,创造了更优质宜居的环境。

在中国“双碳”战略机遇期,应当意识到海绵城市建设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促进建筑能耗降低等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二氧化碳减排,与“双碳”目标具有一致性。因此,有望借力“双碳”机遇,将雨水收费制度融入碳汇交易市场,利用金融体系来支撑海绵城市建设。与此同时,相关规范立法也有待完善:如若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将雨水作为面源污染源,就为立法收费提供了合理性。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