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用水总量基本维持稳定

慧聪水工业网 2023-12-22 10:41 来源:东方财富

节水灌溉——就是指以较少的灌溉水量取得较好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节水灌溉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采取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使有限的灌溉水量创造最佳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要十分重视农业节水措施的推广。这可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抛秧、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深耕松土、中耕除草、镇压、耙耪、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以提高土壤对天然降水的蓄集能力和保墒能力。施用化学保水制剂,引进和优选抗旱品种和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也是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在于旱缺水地区应大力推广普及。

节水灌溉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

双碳”目标远景下,节能节水设备打开长期成长空间,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重要的战略目标。2022年4月22日,国家节能中心印发《节能增效、绿色降碳服务行动方案》,方案进一步围绕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节能增效、减排降碳为未来重点工作方向,在此背景下,节能增效有望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手段。

农业高效节水行业发展至今,已经过节水灌溉技术及生产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阶段与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节水灌溉行业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国内从事节水灌溉产品制造和工程建设的企业约有500家,但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在此背景下体量相对较大、资金较充裕、有一定技术和专业人员储备、管理较为完善的龙头企业开始出现,龙头企业凭借较好的品质和稳定的生产规模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在节水灌溉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节水灌溉的普及程度较高。在发达国家,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工程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等节水灌溉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其中喷灌、滴灌又是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欧美发达国家60%-80%的灌溉面积采用喷灌、滴灌的灌溉方法,农业灌溉率约为70%以上。数据显示,全世界的总耕地面积仅为15亿公顷,有灌排设施的耕地面积仅占27%,却生产出全世界55%的粮食,预计今后新增的粮食产量中80%至90%将来自有灌排设施的耕地。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底,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7亿亩,其中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面积达到3.5亿亩。“十三五”期间,节水灌溉面积从4.7亿亩增长到5.7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6提高到0.565。近30年来,我国农业灌溉年均用水量基本维持在约3400亿立方米,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56%左右。在灌溉面积扩大、灌溉保证率提高、粮食总产量稳步增加的情况下,我国农业用水总量基本维持稳定,节水灌溉功不可没。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7年中国节水灌溉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我国之所以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产业,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近年来的持续极端天气,更是从国情角度出发做出的精准决策。因为我国水资源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利用率不高,要在有限的水资源基础上保证农业生产,就必然要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其中,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2,200立方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改善中国水资源匮乏现状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入夏以来,我国多地持续高温,“40+”高温天气让很多城市的正常生活、生产受到影响。而在高温干旱环境下,农业生产更是面临巨大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政府积极推动抗旱救灾工作,也把“节水灌溉”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据介绍,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底,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7亿亩,其中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面积达到3.5亿亩。“十三五”期间,节水灌溉面积从4.7亿亩增长到5.7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6提高到0.565。据统计,近30年来,我国农业灌溉年均用水量基本维持在约3400亿立方米,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56%左右。2022年,全国农业用水为3781.3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3.0%;与2021年相比,增加137.0亿立方米。在灌溉面积扩大、灌溉保证率提高、粮食总产量稳步增加的情况下,我国农业用水总量基本维持稳定,节水灌溉功不可没。

进入21世纪以来,一系列利好政策与下游市场需求的释放,让节水灌溉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市场体量持续扩大。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节水灌溉面积持续增加。水利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全国新开工8项大型灌区,实施505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达3370万亩。2022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积78万公顷,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1万公顷。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提出,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针对中国整体缺水,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特点,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要的一环是建设高效节水农业。《“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也要求,新增高效农业高效节水面积0.6亿亩,创建200个节水型灌区。2021-2030年完成1.1亿亩新增高效农业高效节水建设任务。

双碳”目标远景下,节能节水设备打开长期成长空间,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重要的战略目标。2022年4月22日,国家节能中心印发《节能增效、绿色降碳服务行动方案》,方案进一步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节能增效、减排降碳为未来重点工作方向,在此背景下,节能增效有望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手段。

农业高效节水行业发展至今,已经过节水灌溉技术及生产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阶段与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节水灌溉行业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国内节水灌溉行业相关企业数量也持续增多。目前,我国从事节水灌溉产品制造和工程建设的企业多达数百家,已经形成了规模化趋势。不过,行业整体尚未出现巨头企业,品牌主要集中在低端,中端品牌数量有限,高端市场存在空白区。大多数企业资本规模小,研发和创新能力偏弱,其产品及相关技术方案的竞争优势不突出,与欧美、以色列等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