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环保投入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环评行业市场调研分析

慧聪水工业网 2023-12-22 10:21 来源:中研网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广义指对拟议中的人为活动(包括建设项目、资源开发、区域开发、政策、立法、法规等)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包括对环境的有利影响进行分析、论证的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狭义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在兴建前即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其选址、设计、施工等过程,特别是运营和生产阶段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项目选址、设计及建成投产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环境服务业早已占据环保产业的“半壁江山”,成为拉动环保产业成长的核心力量。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环境服务业营业收入约1.4万亿元,在环保产业中占比为63.1%。

环评行业

我国生态环保投入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环评审批项目除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之外也均保持较为稳定的数量规模,环评审批项目及生态环保投入为我国的环境咨询服务行业创造出大量的下游需求。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环评审批项目10.5万个,生态环保投入为11021亿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纲要》提出聚焦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和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环境服务业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在此背景下,环评行业的政策环境将得以不断完善,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市场需求将得以逐步提升,行业内的优质企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强调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环评是约束项目和园区准入的法治保障,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环评文件质量是环评工作的生命线。生态环境部在严守生态环保底线基础上持续强化环评保障,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2年,全国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12.3万个,总投资约23.3万亿元。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已审批重大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煤炭保供、重大产业项目等环评14个,涉及总投资超过600亿元;1月至4月全国共审批3.38万个项目环评,涉及总投资超过6万亿元。

今年环评审批数量、涉及总投资额均明显增长。1至8月,全国共完成环评审批8.09万个,同比增长13%,涉及总投资14.7万亿元,同比增长9.4%。’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环评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此外,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健全监管机制、实施智能查重、强化靶向监管、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处罚力度、推动刑事司法衔接,严惩环评文件弄虚作假和粗制滥造行为。

生态环境部将加强环评从业异常情况预警,指导各地实施靶向监管,对情节严重、涉嫌环评造假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落实好环评监管长效机制,全面加强环评文件质量监管。加快修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和配套文件,完善管理体系,切实筑牢源头预防第一道防线。

在今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时强调,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随后,他再次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坚决以“零容忍”态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尤其是性质严重,影响恶劣,触犯刑法,必须坚决打击,充分发挥警示作用。

事关环境保护,除了环评造假外,对于监测数据的弄虚作假,生态环境部也正在严厉打击。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持续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

中研普华通过对环评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环评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环评行业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环评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环评行业报告是从事环评行业投资之前,对环评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评估项目可行性、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对策等,为环评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研究性报告。以阐述对环评行业的理论认识为主要内容,重在研究环评行业本质及规律性认识的研究。环评行业研究报告持续提供高价值服务,是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资料。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