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及路径探讨
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将人类居住的蓝色星球连结成了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安危与共、利益交融的命运共同体。一方面,由水连结的人文系统与人文系统之间、水系统与水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另一方面,人文系统与水系统之间也存在着密切而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的协调与平衡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自古以来,人文系统和水系统之间就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水资源短缺与需求增长、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系统破坏等。学者们由此针对人文系统与水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既包括人水系统相关的概念内涵、难点问题、调整方案、学科体系等定性研究,也包括人水系统和谐调控、演变规律、作用机理等定量研究。然而,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研究,大多数针对人水系统的研究仍然将人文系统与水系统视为彼此独立的个体,未将二者整合为一个整体研究范畴,针对人水系统的研究仍待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为回答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指明了方向。人水系统同样需要倡导“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为人水系统指明共同奋斗方向。只有通过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将人文系统与人文系统、水系统与水系统、人文系统与水系统真正看作命运与共的整体,才能实现人水系统的协调与平衡,有效共同应对全球水资源挑战,共谋人水和谐。
在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础上,对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与内涵进行解读,并由此提出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与思路、实践路径与路线图,以期为新时代解决复杂的人水关系问题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参考。
01、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及必要性
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渊源
“命运共同体”是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理念,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已经得到全球各方积极响应和普遍支持,在各个方向、各个领域开花结果,如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全球发展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类安全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等,人水系统同样需要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水孕育了生命,联通了全球,促进了发展,可以说,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内涵丰富、错综复杂,涉及范围广泛、类型众多,包括不同水体以及不同尺度人水系统的依存关系,比如,人类水系统命运共同体、人类水安全命运共同体、全球或区域(国家)水网命运共同体等。总体来说,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类,横向即由人类水网联系的命运共同体,包括全球大气圈、全球水圈、全球海洋、全球河流、全球人工运河、国际河流、国际人工运河、国家水网等人类水网;纵向即由人水关系组成的命运共同体,包括全球尺度、七大洲尺度、国家尺度、区域尺度、流域尺度、单元尺度等人水关系。
▲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渊源及分类
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概念与内涵
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即人文系统与人文系统之间、水系统与水系统之间、人文系统与水系统之间由水连结成密不可分、安危相系、利益交融的命运共同体,旨在共同追求全人类的人文系统与全球的水系统各自良性发展的同时促进人水系统的和谐发展,共谋人水和谐。
从以下六方面对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进行解读:
①水系统功能不断完善,即保证水系统在维护自身健康的同时,能长久高效地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
②水安全保障全面提升,即不断提升对洪涝、干旱等水灾害的防控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③生态环境高质量改善,即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和改善,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④民生福祉高品质增进,即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全面提升民生福祉水平;
⑤社会文明高层次提升,即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实现社会的和谐、繁荣和进步;
⑥国际凝聚力不断增强,即各方广泛参与,凝聚力不断增强,达成国际共识,携手应对各类水问题带来的威胁和挑战。
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解决人水系统发展不平衡主要矛盾
尽管水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水资源问题依然突出,治水面临众多难题与矛盾的现状仍未改变,如洪水风险日益增大、水环境状况整体形势依旧严峻等,人水系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亟待解决。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自然景观修复和改善、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关注和需要日益增长,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成为人水系统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成为广泛共识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通过共同努力、协同合作,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实现共同发展、共谋福祉,促进全球人水系统共同繁荣,最终推动全球人水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广泛共识。
02、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与思路
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框架
基于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与内涵,根据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初步提出从现在到2035年、从2035年到2050年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框架,包括一个根本宗旨、两个战略目标、三个体系布局、四个基本原则和五个主要内容。
▲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框架
思路概述
根本宗旨
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宗旨是共谋人水和谐,通过凝聚各方力量、汇聚国际共识,追求人文系统与人文系统之间、水系统与水系统之间、人文系统与水系统之间的和平安宁、有序发展、共同繁荣。
战略目标
2035年,基本实现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构建;2050年,全面实现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构建。
体系布局
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即回答并指导什么是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为什么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怎样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等实际问题的理论基础,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共生理论、系统治理理论、人水和谐理论,以及人水关系学、水文学、水资源学、水动力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
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技术体系,即实现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技术手段,包括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水资源节约集约技术、水灾害和谐防控技术、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水利信息化技术、智慧水利技术等。
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工程体系,即为实现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构建而实施的各种工程,包括生态水利工程、污水处理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水灾害和谐防控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利基础设施等。
基本原则
人水和谐,绿色发展。坚持人水和谐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推动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和水资源的协调发展,追求人文系统与水系统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确保人水系统良性发展。
系统治理,统筹规划。全面考虑人水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系统治理水灾害,统筹规划人水系统之间的利益与冲突,协调各方利益、资源和行动,确保人水系统的综合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公平性。
以人为本,生态为民。坚持将人的需求和福祉置于首位,兼顾保护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合理的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措施和生态恢复行动,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服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及人水系统和谐共生。
多边主义,共建共享。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通过多方参与和合作,搭建各方广泛参与、汇聚国际共识、凝聚各方力量的平台,推动全球人水系统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共同解决全球性人水问题,实现全球人水系统共同发展和共享成果。
主要内容
健全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促进互联互通。健全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以重大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建设为着力点,完善大中小微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不断提升水利供给保障水平和质量,推动水利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构建互联互通、系统完善、安全强韧、智能管理的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系统。
推动生态保护与资源高效利用,促进绿色转型。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推动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保护目标,实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项工程,保障生态功能区用水量,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友好、人水和谐发展的绿色转型。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促进互惠互利。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系统治理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关系,以高水平水系统治理支撑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水源地监测与保护工作,科学调度水体,增强水体交换能力,推进全流域水污染统筹治理,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之间的互惠互利。
加快筑牢安全屏障和建设水网,促进有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有序推进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安全屏障,统筹解决水灾害频发、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等问题,优化水资源配置,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着眼于城乡供水问题,努力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着力强化水旱灾害防御、水网智能化管理等薄弱环节。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和技术集成,促进智慧转型。基于人才、技术、理论、数据等要素,以科技创新驱动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集成感知、监测、超算、模拟、决策等水利信息技术,推动科技成果在水利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如长江模拟器、黄河模拟器等,促进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现代化、智慧化。
03、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与路线图
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可从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水安全格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人水文化交流、弘扬人水共同价值,勾勒出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之一即强调世界各国都肩负合力维护水系统和平安宁、共筑人水秩序、共促人水和谐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发展全球伙伴关系,践行多边主义,走共建共享的和平发展道路,依托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开放合作的伙伴关系携手应对各类水问题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共同增进福祉、互利互赢。
构建人水安全格局
既要统筹水系统安全和人文系统安全,又要统筹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必须提高水灾害防范和减灾能力,确保水资源的可靠供应、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基于安全共同体等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树立新安全观,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原则,促进国际人水系统共同安全。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将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基本原则之一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发展的水生态体系。必须牢固树立尊重水系统、顺应水系统、保护水系统的生态发展观,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提升水资源的生态功能,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
加强人水文化交流
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之一即推动不同人类文明、水文化交流互鉴。各国应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同时努力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互学互鉴、取长补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共同进步,加强人与水之间的文化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弘扬水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推动人水共同价值的传播与传承。
弘扬人水共同价值
人水共同价值凝聚了不同人类文明、不同水文化的价值共识,是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核,体现了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弘扬人水共同价值,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人类文明、不同水文化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倡导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充分尊重文明的多样性,通过价值观的引领促使人们参与、行动,形成人水共同价值观的共识。
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路线图
构建以实现人水和谐为核心的新型人水关系,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构建,其实现路线图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及路线图
初级阶段
从现在到2035年,加快推进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以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治理水系统,以高品质水系统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水系统的良性互馈。具体包括: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全面提升水灾害和谐防控水平,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全面推进江河湖泊生态修复,提升水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中级阶段
从2035年到2050年,基本实现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构建,大力推进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全面化。具体包括:全面构建节水型社会,全面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水生态系统功能健全、水环境优美,基本实现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基本建成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与治水体系。
高级阶段
2050年以后,全面实现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构建,力求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智慧化,实现人水系统形成合力、共促发展与智慧化管理的目标。具体包括:全面建成全覆盖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实现系统化、现代化、智能化;全面实现水灾害和谐防控与智慧管理,实现水系统健康发展与长久支撑人文系统功能;全面推广智慧水利,研发集国家水网智慧感知、监测、模拟、管理、服务等体系于一体的智慧水网管理平台。
04、结语
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对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水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给出了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并从六方面解读了其内涵,从三方面分析了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提出了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框架,基于框架概述了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思路。从五方面勾勒了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并给出路线图,包括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三个阶段,以期为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