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青海段小水电治理乱象丛生
高筑的乱石堆将河水“困”在引水渠内,紧邻的河道却近乎干涸。一条年平均流量不足1立方米/秒的黄河一级支流,10公里河段内就分布着7座引水式小水电站,不仅河道被破坏,部分河段更存在脱水现象。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近日公布了第二批典型案例,直指青海省一些地方存在小水电清理整改不严不实、生态流量监管流于形式、部分河流连通性受到阻隔等问题,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差距,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迟缓、审核把关不严,监管不力的现状。
河道内乱挖乱堆,大面积裸露干涸,严重影响水生态环境
宁贵高速两旁,都是高低起伏的山,山上无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得山坡灰暗冷清。当积雪未消的山顶出现时,督察组此行的目的地——黄河一级支流尕让河也就到了。
尕让河位于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尕让乡,是黄河一级支流,年平均流量不足1立方米/秒。典型案例指出,尕让乡境内约10公里河段内分布有7座引水式小水电站,平均装机容量不足150千瓦。由于生态流量泄放不能满足稳定、足额要求,导致部分河流出现减水脱水现象,部分河流连通性受到阻隔。
记者在现场看到,小水电站的引水渠内水流湍急,而一旁的河道有的干涸,有的只有少量流水。没有足够生态流量的补给,尕让河流域小水电站的建而不管、管而无序,让一条河不复往日风采。
确保小水电站生态流量足额稳定下泄,是保障河道生态环境和维护河流健康的重要措施。为了检查泄放闸门是否开启到位,督察人员自制了一个小“工具”。“这个木条宽度有3cm,我们将其切割掉1cm,用来检验闸口开度。”督察人员向记者展示,“通过它是否可以穿过闸口,来判断开度是否达到了非汛期3cm、汛期2cm的要求。”现场检查发现,富民二级等6座水电站不同程度存在不设置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泄放闸门关闭或被砂石淤积等问题。
紧闭的闸门和闸门处结冰的河道,印证了生态流量泄放不足的事实。除了生态流量泄放不到位,典型案例还指出,富民一级、鼎盛水电站等未经水利部门同意,擅自在河道内用砂石堆坝,拦水引流发电,造成部分河段出现脱水现象。本来就很弱的水流就这样被人为引走,严重影响河流的水生态环境。
监测监控乱象丛生,生态流量监管流于形式
2021年,水利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水电分类整改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中明确,要按照有关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的有关要求,科学确定生态流量,增设符合有关设计标准规范的生态流量、泄放设施、监测设施,并纳入当地统一的监管平台。
但督察发现,青海省一些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监控乱象丛生,有关部门监管流于形式,对存在的问题不管不问。
海东市高隆水电站每年4月至9月应执行汛期生态流量,下泄指标为11.1立方米/秒,2023年4月至5月实际按照非汛期执行,下泄流量平均为8.68立方米/秒。
黄南州郭么日、唯哇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的手工台账随意记录,督察组第一次现场检查时发现与在线监测数据不一致,再次核查时发现在线监测数据已经被更改。
海南州贵德县常兴水电站没有开启生态流量闸门,而是开挖河道将河水引到设置流量监测的位置,实际监测的是河道水流,而不是生态基流下泄情况。
这些情况暴露了青海省个别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监控失真、失实的真相。记者在现场还看到,泄放闸口的生态流量监测设备几乎成了“标配”。这本应是小水电整改和科学管理的一种进步,但相关部门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毫无要求,更遑论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费时费力安装的监测设备形同虚设,变成应付检查的工具。
该退未退,小水电清理整改不严不实
督察还发现,青海省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对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推进迟缓,有的该退出的没退出,有的要整改的敷衍应对,小水电清理整改不严不实。
黄河流域水资源珍贵、生态环境脆弱,水电站的建设更为敏感。国际小水电联合会主席、水利部农水水电司副司长邢援越曾在采访中表示,相比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虽然小水电总量少,但对生态保护的要求更高一些,整改应按照更高的标准来开展。
高标准之一就体现在由省级层面统一组织以河流为单元开展综合评估,编制综合评估报告,逐站明确分类意见,提出“一站一策”整改措施。
但督察发现,青海省64座列入“退出类”的小水电站,仍有23座没有完成退出方案。退出方案完成率仅为64%左右。而这项工作根据《青海省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于2023年6月底前就应完成。
此外,为指导各地开展整改,青海省编制了小水电清理整改综合评估报告,对湟水干支流相关小水电站,要求严格落实2019年省生态环境厅、能源局编制的该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报告中“落实过鱼设施、恢复河道连通、实施增殖放流”等要求。
但督察发现,湟源县批复同意的巴燕峡、巴燕三级、天桥(新和)、石嘴一级、响河、果米滩一级、果米滩二级(兆麒)、下脖项、石板沟等小水电站整改方案中,相关措施只字未提;大通县批复同意的纳拉滩、俄博图水电站整改方案中,声称已严格落实,实际没有开展相关工作。最终,让小水电整改工作又沦为一纸空文。
小水电清理整改为何如此缓慢?
记者了解到,小水电的退出和整改需要大量资金,且生态改造任务重,绝大多数小水电站需要进行生态设施改造。在整治初期,一些电站业主因实施生态泄流影响经济效益而有抵触情绪,一些基层干部在执行政策时可能有畏难情绪,尤其是水电站的退出。
现场核实时,督察人员来到位于黄河一级支流隆务河的峡口水电站。这个电站由当地水利局招商引资,属于个体经营。当被问及经营现状,老板的言语中透露着不满:“从上游下泄的流量低于当初保证的流量,去年发洪水我们还投入一笔钱进行生态修复,盈利艰难。”
来到鼎盛水电站机房,门旁的木牌已经斑驳,尽显沧桑,仿佛一个时代的结束。在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整治如火如荼开展多年后,2022年1月,水利部等6部门共同研究部署推进黄河流域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提出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有效解决小水电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推动小水电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维护河流健康生命。
告别无序和过度开发,作为清洁能源的小水电,在“双碳”时代之下又该如何与绿水青山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