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违规取水被通报!再生水市场或将迎来机遇!
生态补水,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补水恢复或保障当地的生态环境。从字面意义就能理解,生态补水的施用主体是生态环境,而不是工业企业,不能用于工业生产。近期,一起违规取用生态补水的案例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023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乌海市发现,海南区城镇水务集团在未进行水资源论证、未办理取水许可证的情况下,在位于乌珠林沟河道的万源露天煤业有限公司二号采坑内私设管道违规取水。截至督察进驻时,将工业用水以居民水价贱卖给9家洗煤、采砂企业用于生产,共计60多万吨,并漏缴水资源税。海南区农牧水务局对违规取水问题监管不力,仅对其中2家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由于后续监管缺位,被处罚企业仍继续违规取水,违法行为禁而不止。
督察发现,海南区城镇水务集团通过海南自来水公司黄河生态补水取水口,2022年从黄河取用生态补水406.37万吨用于24家企业工业生产,其中无取水许可的企业7家,按照8.5元/立方米价格收取水费3400多万元,借生态补水之名,行生产用水之实。
01 违规取水现象频发
中国水网梳理发现,水资源匮乏地区违规取水,满足工业生产需要的案例不止内蒙古乌海市这一例。
12月1日,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了首批典型案例,其中就有三地违规取水被通报。
在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83毫米,属于极端干旱区。水资源是当地盐湖产业发展的命脉所在。但督察发现,仍有一些企业不顾水资源刚性约束,违规取水用水。比如,格尔木藏格钾肥公司溶矿用水不按取水许可要求从柴达木河下游泉集河取用淡水,而是擅自取用限制开发的南霍布逊湖卤水,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违规取卤水1.26亿立方米。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临泽等区县有30余处人工水面存在违法违规问题,水域总面积达6000余亩。其中,2011年甘州区芦水湾景区未批先建3个人工水面,开挖方量465万立方米,水域面积2250亩,一直未办理取水许可证,仅2022年就从黑河取水2600万立方米。2016年弱水花海景区建有3个人工水面,水域面积458亩,2016年至2021年一直未办理取水许可证,2022年补办许可证后仍超量从黑河取水6.7万立方米。
黄河中游的河南省三门峡市,是黄河流入中原的第一站。督察发现,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未经许可违规取用黄河水25万立方米。
此类违规取水案例频发,背后的深层原因令人深思。
02 再生水回用或可解决缺水难题
违规取水的根源在“缺水”。
通报案例中,绝大部分地区处于水资源匮乏地区,当地企业不少是从事采矿、重金属等高需水行业的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工业用水。但当地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在工业生产中被放大,不少企业铤而走险,通过违法手段获取生产用水。
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再生水回用或许可以。
实际上,再生水利用已经引起了不少国家和企业的广泛关注。美国、日本、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在再生水利用技术上均领先全球。开展污水回收利用项目已经在各国水资源规划与利用中凸显出越来越高的地位。
例如,美国很早就开始开展污水再生利用,再生水已经成为其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至少27个州拥有污水回用设施,大部分州制定了关于污水再生利用的规章。早在2003年,加利福尼亚州再生水年使用量就已经达到6亿m³。
再以佛罗里达州为例,20世纪80年代,佛罗里达州启动了水回用计划,以满足人口增长的供水需求,并成为节约水资源的途径之一。佛罗里达州根据其城市用水集中的特点,提出非饮用水回用,大规模地施行双管供水系统,以自来水40%左右的价格将城市污水处理水供给高尔夫球场、城市绿化和建筑物、住宅区的中水道用水,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到再生水利用,新加坡也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四面环海,但淡水资源极度匮乏,为破除日常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向邻国进口的困局,新加坡大力推进海水淡化,并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中水回用,回收所有的工业和家庭生活废旧水,经多道工序过滤和消毒,使其达到可以饮用的水标准,即所谓的“新生水”。
新加坡提出的新生水技术路线,不但解决了新加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打造了完善的水科技及产业创新体系。收回每滴用后水,经先进的膜技术及紫外线科技净化处理后生产出新生水。这是新加坡最具科技创新意义的工程。
数据显示,目前新加坡的用水需求大概每天193万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占比在45%,工业等其他用水占比55%,人均综合用水量每人每日350升左右,新生水占总体水供比例超过30%。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凯军认为,新加坡的经验告诉人类在水资源利用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关键是怎么来做。人不可避免地在社会里会饮用回收利用的水,美国在旱季50%的自来水是来自处理过的水。实际上,新加坡的新生水也是非直接饮用的,经过处理后的新生水会混合到水库里,由水库里再到饮用水厂处理以后再饮用。
王凯军指出,新生水在饮用水上的安全性得到了长期的验证,如果从2002年新加坡开始发展新生水计算,到现在已经有20年以上的经验,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验证。
03 水资源匮乏状况下,我国再生水该如何利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此情况下,我国非常重视污水再生利用和再生水的利用,曾多次出台政策,提及推进再生水回用相关方面的内容。
尤其是2021年发布的《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这是我国首次以污水资源化利用做为单一内容来发布的文件,标志着我国水务行业进入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新阶段。
我国再生水利用量自2000年以来逐步提高,到2020年,全国平均再生水利用率约为20%。
从环境产业发展角度来看,目前,污水处理市场中增量项目减少,存量项目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若想挖掘增量项目,或可从再生水入手。
传统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而再生水系统则可构建循环体系,排放的尾水经过不同工艺处理后可以被用于景观利用、工业利用、市政杂用和补充水源地,甚至经过高标准处理后可直接饮用。
例如,北京市是推广再生水利用的典型城市。按照北京市的统计口径,再生水利用率已达到60%,再生水供水量已占城市总供水量的27.6%,即北京市近1/3的供水来源于再生水。再生水成为北京市名副其实的第二水源。
目前,北京市再生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态用水,占比92%;同时,也作为水源供给工业企业,城区9座热电厂全部利用再生水;另外,北京市经济开发区的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将再生水作为电子超纯水使用。
针对再生水发展,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洪营提出了几点认识与建议:
再生水利用技术、经济可行,是解决缺水问题的多赢途径。大量实践证明,再生水就近可取、水量稳定、水质可控,可作为“城市第二水源”和“工业第一水源”。再生水利用效益显著、技术可行,且有政策保障和运营经验的支持。特别是在缺水地区,再生水利用早布局、早受益。
近中期要实现污水处理厂转型、升级和分质供水。未来5——10年,污水处理厂将被重新定义,从单一的治污功能向治污和供水双功能转变。污水处理厂可以通过再生水供应收取供水费,以此确保资源的持续供应;同时,还要推进多水源供水、分质供水,将再生水作为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纳入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分布式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处理和利用设施等。
中长期要建设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未来10——20年,以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为导向,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城市水系统(“三水”共治)。再生水首先用于生态环境,再将生态环境水作为第二水源在城市范围内进行循环利用。供水、排水与水环境、水生态建设,要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和一体化运营。
建立全方位、体系化的科技支撑与服务体系。构建循环利用系统规划理论、水质净化技术体系、生态构建技术体系、长效运维技术体系、水质指标体系和再生水利用生态安全监测评价体系等,保障再生水安全、高效利用。加强政策管理与监督体系,推进水权交易,如再生水生产与储存、取用(水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