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海河流域、渤海海域协同治理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慧聪水工业网 2023-10-24 10:04 来源:中国环境报

今年7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权威部门话开局”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今后五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我们将着力打造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省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域覆盖,营造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生动画面,绘就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

美丽中国先行区是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核心要义是美丽,关键特征是先行,工作目标是打造美丽中国全域建设的示范样本,探索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是系统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等实践的集成创新和综合示范。

海河流域、渤海海域在我国流域治理和海湾保护历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经过20多年的治理,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渤海海域水质都取得了历史性好转。面向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要坚持陆海统筹,强化海河流域、渤海海域综合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治理体系,协同推进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打造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强化海河流域、渤海海域综合治理,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从“九五”时期起,海河流域就是我国水环境治理的重点流域之一。海河流域曾是我国水污染最严重、水资源最短缺、水生态退化最突出的流域,经过近30年的治理,曾经“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有水皆争”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2022年,海河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74.8%,无劣Ⅴ类水体,主要河道基本能实现常年稳定有水,北运河、永定河等流域水生态状况得到显著恢复。

渤海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起点。200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了《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开启了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征程。经过20多年的治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渤海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先后实施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促使渤海海域水质实现历史性好转,2022年渤海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69%。

笔者认为,海河流域、渤海海域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已取得历史性好转,具备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践基础。

京津冀区域是海河流域、渤海海域最重要的城市群,国际国内关注度高,其高质量发展以及美丽中国建设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引领性,是对外展示美丽中国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与2014年相比,2022年京津冀区域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增加33.4个百分点,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下降比例为37.3个百分点),区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但是,京津冀区域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生态环境压力总体上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尚未实现根本性好转,区域生态环境本底脆弱,资源环境紧缺的状况依然突出,距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质量要求仍然有一定差距。

因此,海河流域、渤海海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可协同推进京津冀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以及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建设等。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河海共治样板工程

近年来,我国海河流域、渤海海域水质实现历史性好转,但是国际广泛认可度仍有不足。对此,建议对标国际大江大河、海湾保护与治理,以海河流域、渤海海域为重点,在陆海统筹、地表地下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领域,不断开展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推动流域区域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率先实现根本性好转,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河海共治样板工程。

开展海河流域、渤海海域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规划编制。海河流域地处京畿要地,涉及京津冀城市群,涵盖燕山、白洋淀、大清河、蓟运河、潮白河和北运河等重要山川河流,辐射影响渤海海域,应强化流域区域海域综合治理的顶层谋划。建议编制海河流域、渤海海域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规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跨区域统筹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等建设,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陆海统筹、地表地下统筹等领域的理论创新和探索实践。

开展海河流域、渤海海域从山顶到海洋的生态环境分区管理体系研究。坚持陆海统筹、地表地下统筹原则,推进流域地表水水功能区管理体系向河口海湾、地下水等拓展和延伸,开展流域汇水范围、地下水补给区、河口海湾影响区等生态环境分区技术方法等研究,强化空间管控、功能保护、监督管理等制度体系衔接。

实施从山顶到海洋的营养盐排放控制工程。海河流域是渤海海域营养盐输入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影响京津冀近岸海域水质的关键所在。要以改善京津冀近岸海域水质为核心,研究营养盐排放入海通量的阈值范围,根据季节性、区域性等差异,实施具有年度特征、季节特征、区域特征等的营养盐排放管控策略和方案。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坚持流域区域海域的系统治理和协同保护,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探索流域区域海域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路径,实现流域区域海域全要素、全过程、全系统整体治理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