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显著提升 再生水市场迎发展机遇

慧聪水工业网 2023-08-31 08:54 来源:中研网

2022年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显著提升

水利部最新发布的《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淡化水、矿坑(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进一步增加,达到175.8亿立方米,较2021年提高37.5亿立方米,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已占全国供水总量的2.9%。下一步,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力度,有序推进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建设,有效发挥非常规水源利用在解决水资源短缺、提高用水效率、防治水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决策部署,持续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力度,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印发“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通知》《关于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导意见》《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方案》等重要文件,将省级行政区非常规水源最低利用量纳入“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进行考核,着力扩大非常规水源利用领域和规模,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8个城市开展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

我国再生水行业经历了初始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稳步发展阶段三个阶段,随着我国污水再利用行业政策和标准的逐渐完善,再生水体系逐渐建立,加上政策向环保方向倾斜,未来我国再生水行业市场向好。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2-2027年中国再生水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未来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再生水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未来趋势

再生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显的优势。

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京津冀区域达到30%以上。而在《"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再生水利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底,城市和县城再生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除缺水外的其他城市和县城力争达到15%。自此,再生水这一市场将得以强力释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是一个重点,包括一些新能源的利用,以及污水源、河水源的利用,这样才有可能在局部地区实现低碳甚至是零碳引领。

未来"中水"的推广关键将在于成本控制和规范标准。由于反渗透技术成本较高,加之地下中水管网和泵站有限,经过处理后安全可靠的生活用水尚难以引入小区和家庭。因用水量大,排放成本日增,同时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工业企业往往被视作再生水市场最为现实的客户集群。

测算,每处理1亿吨废水转换成新生水能减少3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0.1万吨氨氮的排放,同时每处理1亿吨废水转换成新生水,能够提供22万人年生产和生活用水,能够支撑12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而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的再生水可以再次循环使用。

这意味着通过污水回用,可以在现有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城市的可用水量至少增加50%以上。

然而,我国城镇污水排放量约750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仅有100多亿立方米,利用率不足15%。《“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相较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相较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黄河流域中下游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力争达到30%。

再生水市场发展机遇

再生水是供水市场强有力的补充,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黑脏臭”的污水,“摇身一变”成清水。进入“十四五”时期,水环境治理工作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其中,再生水循环利用成为国家力推的政策,水资源利用迎来重大机遇。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当前,要推动污水处理厂进行再生水改造利用,我国再生水产业有望站上千亿级风口。

再生水行业报告对中国再生水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再生水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