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环境修复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行业发展将持续向好
近年来,我国提出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 的观点,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并重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在环境治理方面,水作为生命之源,水环境治理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高度重视,市场前景广阔。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国家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长江干流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黄河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同比分别降低3.7%、5.5%。
水环境修复行业不仅包括开发、设计、建立和维持新的生态系统,还包括生态恢复、生态更新、生态控制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水调度手段,水环境修复行业使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修复行业达到持续的协调统一。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水环境修复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
环保产业和水环境治理行业具有显著的政策导向性特征,行业发展状况和前景与宏观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同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并将“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列入 2035 年远景目标。
针对水环境治理工作,“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开展污水处理差别化精准提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稳步解决乡村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及“完善水污染防治流域协同机制,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湖泊、城市水体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可见,环保产业和水环境治理行业在未来预计仍将获得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行业发展将持续向好。
中国水环境修复行业市场发展分析2023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民众对环境改善需求的提高,水环境治理行业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近年来,国家对污水处理厂的排放要求逐步提高,《“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提出,至 2025 年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达到一级 A 排放标准。截至目前,仍有相当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无法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需要加大对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从而使出水水质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最高标准即一级 A标准中,其主要指标的排放要求均低于(或等于)地表水 V 类标准,总体属于劣 V 类水质。近年来,为促进景观河湖水体的水质提升,推动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部分城市或地区先后制定并执行了更为严格的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进一步拉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市场需求。
截至目前,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从目前的治理进展来看,相当一部分城市的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以“水质不黑不臭”作为其治理目标,部分河段仍存在返黑、返臭的现象,离自然水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和“为城市留下鸟语花香的生态空间”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十四五”时期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领域仍将具备巩固并提升治理成果的市场需求。
与城市黑臭水体多为集中、连片分布相比,我国农村黑臭水体的分布范围相对更广且较为分散,背景值难以考证。同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技术支撑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目前整体工作尚处于黑臭水体排查与统计阶段。2021 年 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 年)》,提出“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