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管网市场爆发背后 一场治水的大变革
导语:环保大工程时代的最后一战。
排水管网是城市的静脉,畅通发达的排水系统对城市“健康”至关重要。
一直以来,我国排水管网建设存在严重短板,这块短板给一些城市的排涝和治污造成了巨大障碍。
环保方面,近年来水体黑臭反复和污水厂运维提升瓶颈等突出问题的解决,在尝试了无数偏方后,最终还是回归到了管网这一病根上。
相对于看得见的面子工程,管网是典型的里子工程,投资巨大,回报周期长,工程复杂,难出政绩,且历史欠账太多。
因此,管网成了一块没人想碰的硬骨头,虽然十多年前就有相关政策出台,但一直啃不下来。
终于在进入“十四五”以来,问题的解决迎来转机,“管网补短板”受到国家空前重视,从国家到地方规划均给出了明确目标并在财政上予以支撑,管网攻坚战正式启动。
依据“十四五”有关规划测算,排水管网建设将会带来至少千亿级的市场。同时,管网攻坚战的开启也意味着市政污水处理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
管网市场的现状如何,又会对行业带来哪些影响?文章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01、5年8万公里,千亿管网赛道起航
“十四五”前后,补齐管网短板的指向和政策逐渐明确。
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研究显示,国家自2020年以来“补齐收集管网短板”的政策出台加速,有力促进了行业新一轮发展。
2021年,《“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发布,直指“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滞后”短板,拉开管网攻坚战序幕。规划指出:
到 2025 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
到 2035 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全覆盖;
“十四五”期间,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
除此之外,四川、山东、浙江、河北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十四五”规划中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的相关内容,普遍涉及管网改造相关规划。
如《“十四五”山东省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山东省新建改造修复城市污水管网 5000 公里,改造城市市政雨污合流管网 3434 公里。到 2025 年,山东省城市实现整县(市、区)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南四湖流域 2023 年完成。
概括起来,管网建设工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新增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同步配套建设服务片区内污水收集管网。
城中村、老旧城区、建制镇、城乡结合部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
新建居住社区同步规划、建设污水收集管网,支线管网和出户管的连接建设。
老旧破损和易造成积水内涝问题的污水管网、雨污合流制管网诊断修复更新,循序推进管网错接混接漏接改造。
粗略测算地下管道的铺设成本,直径 1200 毫米口径的钢混排水管道综合成本约为 160 万元/公里,直径 2000 毫米的则约为 400 万元/公里。
按《“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的8万公里计算,污水管网攻坚战的市场规模至少是千亿级的。
目前这场战役已经在国家以及地方财政支持下全面展开。
2023年3月13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审查通过。其中明确,中央财政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57亿元、增加20亿元,主要支持实施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做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
02、千亿级市场蛋糕,国央企加速布局
环保行业几十年下来是一个轮动的过程,轮动至每一个领域都会引发一场盛宴。
在此过程中,水、固、气等每一个领域都释放了巨大的红利,且没有显著的门槛,参与掘金的企业众多。
但是,管网有些不太一样,目前来看市场表现出如下特征:
1、项目单体规模大,模式主要为PPP、BOT
据青山研究院统计数据,2022环保行业亿级项目中有超过10%是管网或含管网类项目,其中包含较多厂网一体化项目,项目规模大致在1-20亿之间,模式主要为PPP、BOT。
以今年的第一个大单为例:2023年1月,中建一局也中标了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雨污管网类PPP项目,总投资102.52亿元。
这个项目采取PPP模式实施,项目总投资约102.52亿元,项目合作期约30年,其中建设期3年,运营期27年,是目前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雨污管网类PPP项目。
2、环保水务企业和建筑工程企业是主要参与者
以2022年管网和含管网类项目来看,中标单位主要是两类企业,一类是环保水务企业,另一类是建筑工程企业,且其中一部分项目是两类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中标。
比如,环保领域的企业有光大水务、首创环保、北京排水集团、中持水务、碧水源、重庆水务等,建筑工程领域则是中建、中铁、中交等熟悉的基建巨头。
3、国央企主导市场,并加速布局
如果不以业务类型区分,目前主导管网市场的就是一类企业,即国央企。
去年12月,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组建长江管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作为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实施长江经济带管网攻坚战项目主体,长江管网有限公司的成立对三峡集团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长江流域管网攻坚战全面打响。
除此之外,诸如重庆三峡排水管网有限公司、重庆水务集团排水管网有限公司、西安城市排水管网设施运营有限公司、杭州余杭供排水管网建设有限公司、扬州城控排水管网运维有限公司等众多地方管网公司组建,纷纷加入到管网攻坚战的市场盛宴中。
显然,由于管网市场带有显著的市政工程属性,普通的环保企业基本上没有进场的机会。
但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城市管网,上游管材器材企业以及管网探测检测智慧化等配套服务企业将迎来发展窗口期。
《“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中“关于管网建设质量管控”强调,“加快淘汰砖砌井,推广混凝土现浇或成品检查井,推广球墨铸铁管、承插橡胶圈接口钢筋混凝土管等管材”,具体指向鲜明。
03、厂网一体化时代的治水大变革
长期以来,市政污水厂有一个很大的痛点,即受限于末端兜底治理,运维被动,不确定风险大。
这个痛点给水务企业带来了很多麻烦,比如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雨季冲击负荷大、清水进清水出等,污水厂很多时候处在兜底背锅的处境,关键原因就是不掌握上游情况。
针对此痛点,“厂网一体化”的模式被提出并逐渐应用于行业。上游的情况能统筹到位,下游才能实现从流域统筹、区域协调、系统治理和标本兼治等综合治理效果。
1、“厂网一体化”的3大变革
在管网市场大爆发的背后,是一场治水的大变革。这种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单纯治理污水处理厂向整合管网资源转变。传统的污水处理模式往往只关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忽视了管网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这导致了大量污水未能进入处理厂而直接排入河道或渗漏到地下,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而厂网一体化模式则将污水处理厂和管网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实现了源头控制、全程监测、精准治理。
2)从传统工程建设向智能数字化运维转变。随着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厂网一体化模式引入了智能数字化平台系统,通过在关键节点安装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并分析数据,实现对污水流量、流向、流速、液位、水质等参数的监测和控制,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调度方案,提高运行效率和节能减排效果。
3)从单点治理向流域综合治理转变。传统的治理模式往往只针对某个区域或某条河道进行局部改善,并没有形成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协同的整体效应。而厂网一体化模式则以流域为单元进行规划设计,并结合河湖岸线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在保障河湖生命健康的同时提升河湖景观品质。
2、案例解读“厂网一体化”发展趋势
以苏州为例,2022年11月2日,《苏州城区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审议通过并印发,苏州市城区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改革就此启动。
该方案的改革目标是,建立完善“厂、站、网、湿、泥”全链条运营管理机制,污水处理设施统一由苏州水务集团负责运营管理,具体包括整合城区市政污水厂网资源,统筹负责城区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养、维修等工作,并由政府制定优化考核办法,开展定期考核,且考核结果与污水处理服务费挂钩。
在此方案之前,苏州已经有高铁新城污水处理厂的实践案例:
为全面梳理服务区域11座提升泵站、14家重点排污企业以及150公里污水管网的排水系统运行工况,苏州高铁新城污水处理厂构建了“厂网一体化”统一调度平台,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对片区内厂、站、网的实时调控。
2020年,苏州高铁污水厂把进水COD浓度提升作为重点工作,通过开展河道、泵站、排水户水质检测,对异常水质片区开展管网检测,全面排清片区内雨污水混接、节点通河等情况,并同步开展管网修复和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有效避免了地下水、河水渗入污水管网造成水质浓度降低,污水厂进厂水COD浓度从2017年最初的200mg/L之间已稳定上升至280mg/L以上。
2022年之前,苏州高铁污水厂进一步强化“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治理措施,实现了“污水不入河、外水不进管、进水浓度高、减排高效能”的目标。
需要强调的是,在“厂网一体化”的大潮中,“智慧治水”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目前已经有华为、字节跳动等互联网科技巨头和各地方水务龙头企业深度布局这一领域,对此青山产业评论之前的文章已有深度分析,可参考文章《十万亿环保水务资产升级战》。
3、“厂网一体化”背后的整合大势
从产业角度,实现产业一体化需要两个步骤,一是管网系统的优化升级,二是厂、站、网的大整合。
可想而知,厂、网分散在众多的主体手中是没办法实现高效统筹的,也就谈不上一体化。
从上述苏州的案例能够看出,由一家地方国资水务龙头企业进场整合,是实现“厂网一体化”的关键一步。
重庆的“厂网一体”改革同样如此。2021年11月,重庆三峡排水管网有限公司组建;2022年1月,重庆水务集团排水管网有限公司组建。有意思的是,两家公司的股东都是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和重庆水务,持股情况为重庆三峡排水管网有限公司(长江生态60%、重庆水务40%)、重庆水务集团排水管网有限公司(重庆水务60%、长江生态40%),注册资本都是10亿,核心高管基本上是同一拨人。
结合重庆水务在当地的实力以及长江生态在长江流域的行业地位,二者在管网上深度联手无疑是大整合的战略布局。
2023年1月,重庆首个厂网一体化项目——沙田污水处理厂(一期)落成,该项目由重庆水务牵头的联合体负责实施,采用PPP模式实施,建设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远期30万吨/天)一座,一期建设规模10万吨/天,新建管网133公里,存量管网96公里。
该厂投运后,将对重庆西部科学城产生的城市污水进行综合治理,解决区域内污水处理缺口问题,减轻梁滩河及三峡库区的水环境污染。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排水管网类及含排水管网类亿级中标项目超1000个。
管网是实现“厂网一体化”的关键,如今管网市场的大爆发也就意味着,市政污水处理领域将迎来一场变革,总体的趋势是厂网的整合、区域的整合、资产的整和,未来水务领域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04、结语
环保大工程时代的最后一战
实现高质量发展,“面子工程”必然要转变到“里子工程”,排水管网建设是典型的里子工程。
在上一篇文章《2023水处理行业5大趋势》中,我们充分论述了环保顶层设计系统化、产业发展均衡化等必然趋势。
当前不管是城市建设还是污水处理领域的系统均衡发展,都到了强化排水管网建设这一环,这块最难啃的骨头到了最后必须要啃的时刻。
行业把环保上半场视为工程时代,那么管网补短板就是工程时代的最后一战,管网没建好,市政污水处理的基础建设就没结束。
在当下经济维稳的要求下,市政基建领域或将迎来一波刺激性增长。
短期,管网新建、改建项目市场巨大;长期,厂网一体化运营市场十分可观。
伴随着管网的建设进程,市政水处理领域正在形成新的格局。对于这一方向的发展,青山研究院将保持跟踪研究,并在后续文章中继续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