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环境企业50强分析报告》--引言
2021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已于近期在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揭晓(详情请点击:2021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发布)。50强企业是我国环境产业领军力量,对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今年,环境商会在发布榜单的基础上,联合和君咨询推出《2021中国环境企业50强分析报告》,期望通过对50强企业的整体分析,展示这一群体特征,探讨环境产业发展趋势。即日起,公众号将陆续发布报告节选,敬请关注。今天分享报告引言部分。
2020年,非比寻常。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我国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2020年9月,习总书记向世界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新历史条件下,绿色、低碳、高质量成为中国经济下一程的重要内容。2020年,“十三五”收官,我国生态环保工作交出历史最好成绩单,生态环保内容不断丰富,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容。补短板、强弱项,提质增效唱响主旋律。作为生态环保事业的先锋和支柱,生态环境产业也在激烈的变局与重构中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1.政策呈现深化细化、重点突出、深度融合特征
2020年,国家层面共颁布环境相关政策140项,其中法律法规85项,较2019年减少35项,技术标准55项,同比增加8项,这一降一升从侧面反映出随着我国环境法律法规的日益健全,政策导向已经逐步向细化、深化方向迈进。85项法律法规中,针对工业领域的23项,55项技术标准中,针对工业领域的31项,均为各细分领域最多,从政策导向上显示我国环境治理的重点逐步向工业领域“源头管控”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30•60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推动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融合。
2. 产业层面,呈现结构调整、要素转换、领域变化特征
2020年,环境上市公司182家(涵盖以节能环保及生态治理相关业务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包含沪深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及香港主板、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31.24亿元,同比增长8.85%;平均净利润3.02亿元,同比下降0.30%;平均净利润率9.67%,同比下降0.89%;平均资产总额115.78亿元,同比增长15.54%;平均资产负债率59.69%,同比增长0.20个百分点;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6.47%,同比下降0.99个百分点;平均研发投入强度2.20%,同比增加0.13个百分点。
从数据看出,2020年环境产业仍然处于“调结构”的主基调下,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仍然任重道远。“过去看资本、现在看管理、未来看技术”的趋势愈发明显,前资本能力叠加现有运营能力、技术能力和数字化转型等已经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求,传统环境企业纷纷将原来投入市场投资的主要精力转向运营管理,通过降本增效、精益求精,向管理要效益;同时,各头部企业开始深入布局自身技术发展,拥抱数字化等新兴技术。比如北控水务将2020年作为数字化元年,发布数字化战略,作为集团战略之一,为集团轻资产转型落地赋能。
随着“十三五” 画上句号,产业热点领域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方面,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城市水务、生活垃圾、危废等传统市场将趋于饱和,进入深度运营期;另一方面,从治标到治本(源头控制)的大趋势下,工业环保蓬勃发展,工业水处理、一般工业固废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同时,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新能源、储能等领域发展势头迅猛。
3. 企业竞争分化的特征愈发明显
企业层面,光大环境、北控水务、首创环保、盈峰环境、格林美等企业构成环境产业重要的领先力量,呈现强者恒强态势。与此同时,部分头部企业徘徊在几十亿元的规模上。近年来,不少企业呈现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态势,而且随着产业格局的剧烈变化,挤压效应也愈发明显。更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国内环境产业发展迅猛,但在全球视角下,国际领先的环境企业威立雅营业收入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苏伊士、惠民也均超1000亿元。相比而言,依托于中国如此大的环境市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环境企业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