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村镇水环境治理?院士专家来渝建言
如何推进村镇水环境治理?如何保障村镇居民的健康饮水?7月4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上海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1村镇水环境治理产业与发展论坛暨村镇环境治理技术设备展览会在渝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持续推进乡村环境改善,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孙晓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部长级干部赵华林,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潘复生、吴丰昌、徐祖信、任洪强出席论坛。
赵华林表示,乡村生态保护需要系统考虑,要与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相协调。此外,还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课程,培养大批乡村振兴人才,以此更好地满足乡村产业发展和振兴需要。
“‘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的深厚根基在农村,因此健康乡村建设势在必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工程大学教授侯立安表示,健康饮水是当代居民的追求,在满足水质安全、水量充足的前提下,要长期饮用可以促进人体健康的水,实现“有水喝”到“喝好水”。要以创新驱动发展,研发新兴水环境保障技术,立足模式创新,发展乡村健康饮用水绿色工艺,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丰昌表示,近10年来,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2020年I-III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达到83.4%。新时期我国水生态环境安全战略应当按照“控风险、强管理、提能力、保健康、促发展、升保障”的总体思路,统筹协调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和水安全,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与福祉,持续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祖信分享了她的团队在我国东部农村开展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实践。她表示,选择适宜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并不是要追求高技术、高标准,而是要因地制宜选择技术体系。另外,要重视农村污水处理的简便性和经济性,尽量实施资源化利用,并通过建立专业化的运维体系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乡村水环境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重科院党委书记何平表示,近年来,该院围绕生态环保领域建立了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加三峡水域科学研究中心等重点平台5个,承担各类国家及省部级行业科研项目50余项,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中,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雷晓玲及其团队研发出超滤膜一体化集成装备系列技术及产品,形成村镇安全饮水解决方案,已在全市7个区县指导建成示范工程32座,解决了50万以上村镇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