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工艺运行中的细节改进(三)
污水厂的每一个单体在设计中都会依据设计规范来进行参数的选定和计算,得出建设所用的图纸,进行实际施工后,就成为污水厂中的各个处理流程中的构筑物了。但是由于在设计期间,污水水质水量大部分是以预测为主,运行中会出现预测和实际不匹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做一些改进,但是运营方往往又缺少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对整体进行修改,因此在污水厂中,运营人员对工艺细节的改进基本是从进水开始,一直不断的修正和持续到升级改造的。污水厂的细节改进工作应该是作为污水厂日常管理中的一项长期进行下去的内容。
在污水厂中,污泥脱水越来越成为日常运行的难题之一,特别在四季分明的北方地区的污水厂,在冬季期间一方面要考虑指标的稳定达标,一方面要注意污泥龄过长造成的污泥膨胀和污泥泡沫的老大难问题。在这个期间,污泥脱水在整个系统里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但是在这个时间段,往往出现一个问题,当需要大量脱泥的时候,但是污泥本身的膨胀和泡沫,导致污泥脱水设备运行效率下降,达不到夏季的脱泥效果,就成了需要大量脱泥的时候,但是受到污泥本身性质的变化,脱泥后的含水率大幅度上升,虽然外运出去的泥饼数量并没有减少,但实际干污泥的产出率在下降。这样的运行会加剧污泥老化,导致污泥膨胀和泡沫现象不断地爆发。
在这样的运行工况下,采取一些细节的改进措施是可以改变这种问题的,污水厂中一般会设置有污泥储池或者污泥浓缩池(现阶段较少使用浓缩池),污泥储池在活性污泥出现膨胀期间,会有大量的没有澄清的污泥混合液从上清液口溢流出去,重新回到系统内。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可以在污泥储池内投加少量絮凝剂,利用絮凝剂的污泥絮凝效果,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这种改进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从脱泥车间的加药管线引出旁路进入到污泥储池内,最好能加到污泥储池的进泥口的位置,便于其更好的混合,加药量的调控可以根据上清液流出是否为清水为标准。这样在污泥进入到脱水机前已经在污泥储池进行了一次预浓缩,可以提升进入到脱水机内的固体物的含量,从而提高脱水机的运行的工作效率,提升污泥干物质产出量,从而在有限的设备能力下实现更大更有效地污泥产出,为系统的污泥龄控制提供可靠的运行保障。
污泥车间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是在运行中产出的污泥无法及时外运到指定的处置场所,特别在一些地区冬季下雪,夏季暴雨、夜间生产等工况下,导致污泥落地堆积,严重的会制约污泥车间的生产运行,这种情况下,污水厂往往采用车间停产等调整,等待污泥外运渠道畅通以后进行,这样会造成系统的污泥不可控的因素增加,导致系统出现各种因污泥未能及时排除造成的运行问题。
通过在厂内建造一个污泥储仓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储仓可以以2~3天的污泥产量为储仓容积,储仓可以做成漏斗形,在储仓底部设置污泥出口,使用无轴螺旋进行污泥推进到污泥出口。
日常生产的污泥首先进入到污泥仓内,然后再通过污泥储仓进入到外运车辆中。这种储仓设计可以保证污泥车间的日常的稳定运行,从而保证系统内污泥龄能得到合理的控制,也能对异常气候条件具备充分的应对措施。
污泥车间的投加PAM,一般的污水厂都会采用自动加药装置,有药剂干粉投加箱,在药剂箱底部的投配口处有震动和加热装置,使药粉能顺利稳定持续的投加到配药箱内。
自动培养装置的药箱内的药剂投加一般采用人工一次性添加。很多自动加药装置的高度都在1~1.5米,大型的污水厂有时还会根据脱泥设备的加药点不同,进行不同位置放置加药机。这给运行人员带来比较困扰的问题就是需要将药剂包装袋提升到一定高度才能够投加,这样增加了药剂投加的困难程度,同时也容易造成药剂漏撒。在这里可以做一些小的改进,比如购置一台工业用真空吸尘器,通过真空吸尘将药剂从地面添加到培养箱内,减少运行工的劳动强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污泥投配泵在运行中经常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不同的问题,比如污泥中含固率较高,长时间停用,污泥投配泵选型不合理等等情况,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在污泥投配泵的管道上增加回流管、清洗管路等方式进行调整,以保证污泥投配泵的稳定运行;在污泥药液管路上增加污泥、药剂的流量计可以更好的通过流量调整来实现污泥脱水的精准控制;针对不同的脱水机都有不同的一些细节改造,在运行中运行技术人员可以挖掘设备运行细节,进行合理的改进工作。
污泥脱水车间作为污水厂污泥集中处理的场所,车间内的设备众多,由于设备不可能只采购一家的设备,因此各台套设备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改进是需要运行人员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地发现运行的细节故障,结合工艺运行、厂内设施设备情况、外运情况等进行合理化的细节改进,从而达到生产稳定改进的作用。也希望大家更多的参与污水厂的细节改进探讨中来,为污水厂的稳定运行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