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修复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21中国土壤修复行业投资前景预测

慧聪水工业网 2021-05-06 10:19 来源:互联网

慧聪水工业网 2021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全景调研

近年来,我国土壤环境总体情况不容乐观。相比国内其他环保行业,土壤修复发展远落后于大气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较早兴起、目前较为热门的行业。虽然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还处于发展的进入期但市场发展却十分迅速。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土壤修复方法可按照修复手段、修复场地为标准进行分类。按照修复手段分类,大致可分为生物、物理、化学方式;按照修复场地分类,则可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种修复方法。

中国土壤修复行业最为热门的是污染场地修复,由于城市范围的扩容,以前的工矿企业用地逐步变成了城镇建设用地,但工矿企业用地当年遗留的污染亟待治理,场地修复成为行业焦点。而耕地修复市场随着国家对确保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视逐步落实,也开始壮大。

据统计,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主要无机污染物有镉、汞、砷、铜、铅、铬、锌、镍,超标率分别为7%、1.6%、2.7%、2.1%、1.5%、1.1%、0.9%、4.8%。从分类型土壤污染点位超标率来看,其中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与11.4%。其中耕地土壤污染点位超标率最高。

当前来看,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正处于行业的起步阶段,行业投入资金占GDP比例较小,我国土壤修复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政策频出,基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土壤污染本身具有滞后性强、地域差别大、治理困难、周期较长等特点,此外,现有土壤治理商业模式包括污染方付费模式、受益方付费模式和财政直接出资模式,均存在污染责任人无法确认或资金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行业发展,亟需系统性的法律制度建设。

随着各地土壤详查的完成,工作重点将转入治理,修复项目有望加速释放。短期来看,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开展的化工园区整治将促进相关修复领域市场快速发展;长期来看,随着华东、西南等地详查和治理方案制定的完成,修复需求逐步明确,有望支撑今后的市场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完成风险评估并确认需要采取风险管控或修复的地块有550多块,其中已完成风险管控或者修复的地块460多块。

从短期来看,土壤修复市场仍将呈现龙头企业全国布局大项目、地方企业合作完成中小项目的局面。由于技术约束相对较少,现阶段的市场拓展能力至关重要,而企业的经验、资质、综合技术能力、资金是市场能力的重要支撑。从长期来看,土壤环境监管要求将进一步加严,龙头企业凭借优势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具备专有技术或设备提供能力的中小型企业也将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2021中国土壤修复行业投资前景预测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要求到2020年土壤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2050年土壤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此后,我国陆续完善土壤修复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

目前中国土壤污染防治修复产业的产值在环保产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不足1%,但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这一比重高达30%,这也意味着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土壤修复市场,有着超乎想象的潜力。

随着《土壤法》的落地,行业制度体系逐步规范,土壤修复项目需求有望提升,市场空间广阔。到2024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达到860亿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