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好水”走出门带来好“钱景”
慧聪水工业网 水复山环绿万重,轻烟细雨太朦胧。丽水,古称处州,是“中国生态第一市”,也是六江之源。这里河流水系发达,水网密集,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水资源总量达185亿立方米,居浙江省首位。
图为景宁鹤溪河。 钟鸣摄
2013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作出“五水共治”决策部署,启动全省治水攻坚战。作为生态“资优生”,丽水紧紧围绕上级各项部署,将“水更清、景更美、岸更绿”作为统揽全局的治水愿景,因地制宜推进水环境治理。
回顾治水7年历程,丽水遵循“以民为本、因地制宜、久久为功”的总体思路,累计投资400多亿元系统开展全域治水工作,破治水顽疾,提升水环境质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治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因地制宜,治出水清岸绿景美
暮春时节,徜徉在丽水市景宁县鹤溪河畔,只见两岸生机盎然,沿溪风景如画,河道清澈见底,江南韵味十足,俨然一副美丽的生态画卷。
“看到此情此景,你很难想象这里多年前还是一条问题河道,河水发臭发黄,但借着‘五水共治’的东风,景宁下重拳、投巨资彻底整治鹤溪河,使河道水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提升,两岸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景宁县治水办(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
鹤溪河只是丽水治水蝶变的众多河湖之一。近年来,丽水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通过沿溪堤岸建设、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等治理措施,实现“河畅、水清、岸绿、鱼游、景美”的河湖面貌。
一大批河湖完成了旧貌换新颜的“美丽”建设。莲都大溪描绘出独具江南水乡韵味的诗画王国;钱江源头龙泉溪逐渐成为一道“河在林间、人在景中”的亮丽风景;“河权改革”让章村源以生态治理唤醒了沉睡资源;云和湖环湖绿道(金石段)顺利建成,打造出人水和谐生态长廊。一溪两岸步步见文化,处处是美景。
治水7年深耕不懈,河湖巨变焕发新颜。从“清三河”到“剿灭劣Ⅴ类水体”,再到推进“碧水行动”、建设“美丽河湖”,丽水紧跟上级决策部署,高标准推进治水工作,7年间逐步推动江河湖泊实现了由“脏”到“净”、由“净”到“清”、由“清”到“美”的持续转变,全市共建成126条“美丽河湖”,96个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9%,Ⅰ-Ⅲ类断面比例为100%,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数排名稳居全省第一,一举创成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
创新“治水+”模式,带动转型,助力增收
每年节电1.52亿千瓦时,碳排放减少超9万吨……不久前,总投资约15亿元的丽水市云和县紧水滩水冷式绿色数据中心项目开工建设。项目通过紧水滩水电站低温水冷却互联网信息设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凭借治水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丽水市景宁县大均乡先后被国际搜救教练联盟、浙江省消防总队、浙江省救灾协会定为急流训练基地。“这里水资源丰富,出境断面水水质达到国家Ⅰ类水标准,既有静水,也有急滩,十分适合急流救援训练。现在大均乡每年培训经济产值达1000余万元。”大均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水冷式绿色数据中心、急流训练基地……一批“绿色”项目接踵而来。丽水,这个曾经的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凭借治水之势,持续推进工业和农业“两转型”,创新“治水+”发展模式,探索并坚持走出了一条治水带动转型、助力增收的良性互动绿色发展之路。
7年来,丽水深化水经济发展体系研究,全市谋划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80个,涉及水源工程、水旅融合、优质水产品开发、水产养殖等类目,概算总投资736亿元。
7年来,丽水成功创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旅游收入连续保持25%以上高增长,增幅居全省前列……真正实现让“好水”走出“山门”,“水景”带来“钱景”。
“‘十四五’期间,丽水将谋划建设华东高端水经济产业园,加快开发天然饮用水、美容护肤水、中医药用水等高附加值水产品,构建水经济创新发展链条,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丽水市治水办(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
合力治水,公众治水满意度连年提升
春日的丽水市缙云县笕川村,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笕川村,一个偏远山村,全村有1900多户村民,大多以种香菇、养鸡鸭为生,日益增多的生活污水破坏了小山村原本的清丽。早在2006年,笕川村就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但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2010年,笕川村再次投入80万元,建起了更大的污水处理池,但仍有一半村民家的生活污水没有纳入统一的污水管网。
“五水共治”开始后,村支部书记施颂勤立即组建专班小组,启动纳管工程,将全村生活污水统一“网”进污水管道,结束了“污水横流”的局面。如今的笕川村,一股清流潆堂绕户,穿村而过,织绣着美丽乡村。
水清景美,也给笕川村吹来了新风尚,带来了新业态。眼下,在笕川村,治水护水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日益浓厚,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的乘法效应不断凸显。
“现在村里的人都自觉加入到治水护水的队伍中来。说起治水给村子带来的变化,村民个个都竖起大拇指点赞。”施颂勤乐呵呵地说。
治水治出了村美业兴民乐,丽水走出了一条“全民治水”的新路,趟出了一片“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蓝海”。近年来,丽水不断推进治水工作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齐抓共管,农林水、环保、旅游等部门联动治理,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全民参与,深入探索以治水为突破口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做到了生态与发展互促共进,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了公众治水满意度连年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12年居全省第一。
“下一步,丽水将以‘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深入推进‘五水共治’碧水行动,持续擦亮丽水水生态底色。”丽水市治水办(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