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环保企业20强中18家是混合所有制 市场空间足够 民企不会退出
慧聪水工业网 “2020年环保企业20强中,有18家是国资控股或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纯民营企业仅剩2家,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环保产业主流。”
3月31日,在E20环境平台主办的“2021(第十九届)水业战略论坛”上,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我国环保行业正经历重大变革,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各方资本角逐焦点,环保也成了一些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从民营企业遍地开花到混合所有制企业快速兴起,环保领域的混改正在提速。环保行业为什么能快速推进混改,未来民营环保企业是否还有生存空间,行业市场格局将会出现哪些变化?这一系列问题有待解答。
赵华林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环保混合所有制企业崛起是产业发展必然要求
NBD:您怎么看待环保行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赵华林:近年来,国有企业纷纷参股、控股一些头部环保民营企业,或者和民营企业合资成立环保企业。环保产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崛起是当前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必然要求。
环保产业发展依赖于环境需求发展和环境政策演变,而后者的演变则是内生于经济发展过程之中。经济发展决定了环境需求发展,推动环境政策演变。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产业结构演变的过程。
NBD:您能否介绍一下经济发展阶段与环保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赵华林: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经济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阶段:不发达经济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后工业化社会和现代化社会。
其中,在不发达经济阶段,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因为几乎没有工业污染排放,污染存量水平低,也不存在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和环保意识,没有环境政策,自然也没有环保产业。
工业化初期阶段对应于“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的经济准备起飞阶段。推动传统社会向初级工业化社会转型过程取决于世界市场的扩张,对于处于传统社会的后发国家而言,能够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产业,集中于资源能源开采、初级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因为发达国家严苛的环境规制而失去成本优势的高污染产业,这种产业结构会产生较强的污染排放,同时又缺乏足够的技术和资金去治理污染。环保产业在少数人的需求和政府要求的末端排放治理政策强压下产生了,产业集中于用于末端治理的设备生产上。
随着劳动密集产业的增长,资本积累逐步完成,同时由于对资本品需求的不断扩张,经济发展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迅速增长,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大规模发展是支持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缺乏严格环境规制的重化工业是高污染高排放行业,这种产业结构会形成严重的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简单的末端治理无法控制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的加剧,政府环境保护政策聚焦于总量控制。总量控制政策将会催生环保行业迅速发展,产业也从末端治理设备的生产拓展到设计和工程服务。
进入到工业化后期阶段,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如金融、信息、广告、公用事业、咨询服务、旅游等,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高速增长,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这一阶段,重化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已到峰值,开始跃过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的拐点。全面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改变了以往聚焦于点源治理的模式,关注区域性、系统性治理,催生了环保产业繁荣和壮大,环保产业链从设计和工程服务进一步拓展到投资运营以及识别、规划、集成的一级开发。
进入到后工业化社会和现代化社会,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第三产业中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也占据主导地位。民众和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转向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生态问题方面,比如生物多样性、碳排放与气候变迁、对后发国家的供应链提出环境标准等。
我国环保产业曾以小微企业为主
NBD:您认为我国环保产业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赵华林:我国目前整体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部分发达地区进入到后工业化社会和现代化社会。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致在1990年之前,环保产业集中于工业三废末端治理设备的生产。虽然国家高瞻远瞩,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基本国策,但地方政府往往将环保让位于经济增长,排污企业对末端治理设备的需求形式重于实质,客户关系和渠道成为竞争关键,这导致环保产业处于自发、无序状态,产业市场狭小、技术落后,形成以小微企业为主的市场结构。
第二阶段大致是1991年~2010年,城镇化和重化工业的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总量控制政策推动了围绕重点污染源的综合性污染治理和市政领域污染治理。我国环保产业范畴由以末端治理的设备制造为主,扩展到覆盖环保产品、环境服务、清洁技术产品、资源循环利用四大领域。
在这一阶段,环保产业逐渐崛起一批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通过充分市场竞争、以设备和工程服务低成本为优势的民营企业,一类是提供地方性市政领域环保服务的地方国企,还有一类是依赖于系统内环保治理需求的重化工行业央企环保子公司。
在第三阶段,中国基本上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以前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考核、追责机制逐步完善。环境政策转向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关注重点从原先的污染点源治理,转向了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政府综合环境需求越来越紧迫,生态环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为重点。
这些环境政策目标和要求将环保产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环保产业业务领域更加细化,覆盖全产业链“预防—监测—治理”,覆盖水、大气、土壤等多领域,覆盖多个行政区的区域化、系统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环保产业链进一步拓展到投资运营环节,甚至到识别、规划、集成的一级开发环节。由于地方公共财政能力的限制,BT、BOT、PPP等投资运营模式应运而生,政府公共需求采购的环境绩效合同服务逐步成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