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首座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长啥样
慧聪水工业网在昆明市西山区高峣立交东南角,坐落着一座绿树环绕、环境优美的公园式水质净化厂,它就是昆明乃至云南首座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
2017年至今,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昆明滇投公司”)通过实施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建设工程,着力提升主城西片区污水处理能力,削减城市面源污染,为滇池水质改善及西片区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加油助力。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长啥样?它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都市时报带你走进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一睹其“真容”。
一期工程投产运行1年多
日处理污水6万立方米
年削减污染负荷9680吨
昆明滇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昆明西片区正大力推进污水收集支管和截污管道的建设,厂外收集支管网工程完善后,原水质净化厂将无法满足收集污水的处理需求,因此,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工程(一期、二期)建设十分必要。“可以说,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建设项目的实施,对于提高昆明西片区的污水处理能力,缓解片区现有水质净化厂运行压力,改善滇池流域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绿树环绕、环境优美
设置于地面的水质净化厂厂区
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主要对马街中路到滇池外海约20平方公里范围内约33万人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项目区总占地面积为4.8万平方米,设计总规模12万立方米/天。其中,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一期工程已建成12万立方米/天土建及6万立方米/天设备,二期拟投产6万立方米/天设备,同时配套片区雨天合流水处理需求,新建调蓄池或一级强化等措施,并结合昆明最新污水排放处理要求,对出水水质进行全面提标。
项目建成后,在提升西片区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时,可借助城市排水系统的调度,将西片区31万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到43万立方米/天,缓解现有水质净化厂的运行压力,并对初期雨水及调蓄池污水进行处理,发挥调蓄池削污效能,削减城市面源污染,进一步削减入滇的污染物,助力滇池治理。
污水经处理达标后,部分作为生态用水可回补河道,提升河道生态景观。
目前,工程一期已完成初步验收,于2019年10月投产运行,进入最终验收及调试运行期。该厂自投产运行以来,水量基本达到了设计规模,通过对进出水的COD、BOD、氨氮、总磷、总氮的连续监测,项目运行稳定,出厂水水质优于设计水质。
近期污水处理设施每年可削减CODcr(化学需氧量)、BOD5(生物化学需氧量)、TN(总氮)、TP(总磷)等污染物的负荷分别为5814吨、3295吨、484吨、87吨,共计9680吨。
二期扩建项目已进入前期研究
出水水质将达全国最严标准
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一期)投入运行后,至2020年7月,进厂污水量已超过6万立方米/天,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由于厂外管网来水较大,目前6万立方米/天的规模已无法满足需求,为此,昆明滇投公司在立足滇池治理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昆明市排水现状及主要矛盾,提出建设第十三水质净化厂二期扩建项目,目前已进入前期研究阶段。项目在一期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扩能、提标、初雨处理等综合措施,有效减少入湖污染物。
二期扩建项目的建设,可有效提高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的处理能力,满足服务范围内现状旱季污水处理需求;出水水质由现状国标一级A标,提升至《昆明市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A级标准,有效控制总氮、总磷,削减入湖污染物。
根据《昆明市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相关规定,A级是昆明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特别排放限值,适用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位于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且尾水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是现阶段全国范围内最严的排放标准,除总氮外的各指标均已达到地表水(湖库)Ⅲ类标准。
同时,二期扩建项目将控制片区雨季合流制溢流污染,设置厂前调蓄池、一级强化设施,实现昆明市总河长令(2018第3号)“杜绝河道及支流沟渠初期雨水在降雨量7—10毫米/天时发生翻闸翻坝溢流”的要求,最大限度削减入湖污染物。
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
地上建开放公园地下处理污水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是昆明乃至云南首座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什么是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建筑方式?与其他水质净化厂相比,它具备怎样的优势?
“所谓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就好比将地下式的水质净化厂整体往上‘提’了一层。”昆明滇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昆明其他已建成的地下式水质净化厂为例,都是地下三层的建筑,而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为地下两层、地上一层的建筑方式。
地上式水质净化厂的投资成本最低,但土地利用率也最低。目前,昆明市共有23座已建成投用的水质净化厂,包括13座城市水质净化厂和10座环湖截污主干管渠配套雨污混合水质净化厂。其中,第一至第八水质净化厂及10座环湖截污主干管渠配套雨污混合水质净化厂,均为地上建设。
“十二五”期间建设的第九至第十二水质净化厂,均为全地下式水质净化厂。全地下式水质净化厂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地下处理污水,地上建设成城市公共绿地,为市民提供休闲放松的场所,但建设成本大增。“增加的建设成本主要源于土方开挖、支撑保护等。根据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不同,开挖的深度也不同,越深成本就越高。”
而半地下式的建设方式,污水处理构筑物布置集约、紧凑,占地面积仅为常规地面污水厂的1/4—1/3,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建设成本。
此外,污水处理构筑物设置于地下,噪声污染小,地下较封闭的空间利于密闭除臭,地上不会散发臭味。水质净化厂地面布置景观公园,与周围环境协调性好。尤其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位于西山区的景观核心区及滇池保护区内,地面打造为一座开放式公园,既有植物景观,又有水体景观,除发挥污水治理的基础功能,也为丰富居民的生活文化、为人民群众休闲活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休闲场所。
同时,工程位置靠近滇池草海,工程地质较差,采用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能减少主体结构基坑深度,减小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周期,较大幅度地降低工程投资。
污水处理全过程
可实现“无人值守”全自动运行
一般厂区用地要求规整的矩形或方形,而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的建设工程用地为不规则的扇形,构筑物需要结合现状地形来布置,并要考虑基坑实施的难度及工程的投资,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对地下构筑物进行了集约化布置。
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如采用周进周出的二沉池、滤池与消毒池叠合、设置综合泵房,在有限的空间内集中布置生产及处理构筑物。
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的地下部分包含进水泵站、粗格栅池、细格栅池、曝气沉砂池、生化池、二次沉淀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地上部分则包含生产调度中心、出地面消防楼梯、风机房等配套附属设施。
污水进入水质净化厂后,通过粗格栅池、细格栅池、曝气沉砂池、生化池、二次沉淀池等设施处理后,污泥形成泥饼运输至污泥处置场,污水则经过过滤、消毒、冲洗等环节,用于绿化、回灌等。整个污水处理程序都是由电脑系统控制,可实现“无人值守”全自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