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替换地下水 银川中铁水务服务提升“三板斧”

慧聪水工业网 2020-12-30 09:53 来源:银川中铁水务

慧聪水工业网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着我国很多地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地下水循环已逐渐不能负荷城市发展的速度,由于长期地下水超采,导致水位下沉,部分地区已形成“漏斗”沉降区。因此,为了优化水资源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我国先后实施了引黄济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东线中线等大型水利工程。然而,水源置换后对城市水质安全保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因此,当地供水企业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切实地让用户感受到供水安全问题的有效改善。

我国西北曾经有一个守着黄河缺水喝的城市,今天就随小编一起走进“银川西线供水”,看看一座城市如何“背水一战”,平稳实现黄河水置换地下水的故事。

NO.1

银川市2019年的“1号工程”

黄河水替换地下水 银川中铁水务服务提升“三板斧”

图金沙湾黄河取水泵站全景图

银川有塞上湖城的美誉,尽管有着地下水和黄河水两大水源,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是重度缺水城市[1]。多年来,地下水一直是银川城乡用水唯一水源,随着城市发展加速,地下水源超采现象加剧,自2010年起,银川人民不得不面对夏季用水高峰期的缺水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各大水源地全部处于超采极限、水质污染问题开始显现,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下,银川旧的地下水供水模式注定将难以持续。

作为银川市自来水特许经营服务单位——银川中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银川中铁水务”)感受到的城市缺水冲击更为直接。为缓解这一局面,银川中铁水务一方面多年来持续投资更新管网、电源、动力设备等供水设施,提升供水效率及保障能力;另一方面,配合地方政府,推动关闭自备井等措施,缓解工业与居民生活争水矛盾,解决银川市西夏区地下"漏斗"日益严重的问题。此外,饮水安全事关广大民生,银川中铁水务多年来积极向地方政府反馈取水现状和难点,积极探索将地表水并入城市整体供水管网的途径。

2017年,自治区、银川市决定用优质的黄河水替换原有的地下水源地,打破城乡、市县互相分割的供水格局,按照国家关于推进城市多水源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适时启动了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简称“西线供水项目”),并作为自治区、银川市2019年的“1号工程”大力推进。该项目工程全线贯通后将惠及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等8个县区,260余万城乡居民将告别长期饮用地下水的历史,改喝经过净化处理的黄河水。

西线供水作为银川长远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包括水源工程和市政工程两部分,总投资超过70亿。在此情况之下,银川中铁水务秉持着保障民生安全的责任感,为了更好地“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前开展前期论证工作。在申报股东同意后,正式对西线供水项目进行了投资,作为该项目法人,履行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的工作。项目自2018年4月26日正式启动,2019年12月29日银川水厂实现通水,再到2020年6月2日银川市永宁县、贺兰县两地实现通水,高效、安全、平稳的项目进度无时不刻表露出了这座城市对保障城乡饮水安全的重视。

NO.2

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应对变化

黄河水替换地下水 银川中铁水务服务提升“三板斧”

图西夏水库底两布一膜施工现场

西线供水项目是银川人“背水一战,势在必行”的战略工程,除了工程质量把控,还需要重点关注运营阶段的水质管理等工艺。由于不同水源的水质拉森指数(LR)差异明显,对原有供水管网的管内平衡通常会带来巨大的影响,造成输水管道表面腐蚀出现水黄现象,或导致输水管管壁生物膜脱落进入水中,出现异味和异臭等水质安全问题。因此,完成通水节点任务只是西线工程的第一步,让百姓喝上安全放心民心水才是银川中铁水务集团建设西线工程的最终目标,为此,银川中铁水务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Part01

攻克水质问题,成立水质研究团队,推动水质平稳过渡

为保障取水品质,西线供水的工程建设方案有许多精巧之处,例如为了获得经过自然沉积的黄河水,取水泵站设立在青铜峡水库库区左岸上游10公里处金沙湾,通过复杂地下取水设施工程,实现了对黄河水中杂物的初次过滤。同时,银川中铁水务水质检测技术团队在项目建设中提供了多项基础数据支撑,在西夏水库扩建项目中,该团队完成了老西夏水库水质富营养化应对、老贺兰山水厂水质异味问题的应对等多项课题研究,展现出在黄河水生产净化过程中扎实的水质检测研究能力,完成了水源转化过程中水质保障能力的同步转型与提升。

未来,银川中铁水务将进一步打造水质检测技术团队,使其成长为具备水质风险控制、水库及输水系统全线水质安全预警、水厂工艺精细化管理、城市管线及用户终端水质监控等能力的综合性水质监测研究机构,从而更好的承担起西线工程生产质量和跨区域用水水质安全的保障工作。

黄河水替换地下水 银川中铁水务服务提升“三板斧”

图西夏水库全景

Part02

管网格局替换,运营团队积极响应,保障管线安全承压

西线供水中有新建的170公里市政管线重新联接原有供水管网,将原有的六个地下水厂分区联网供水的树状管网格局替换为全市联网的环状管网格局,如此规模的全城水源替换在全国供水行业中也属少有。银川中铁水务运营团队通过现场测量、调解和后台演算得出了2019年12月29日新水厂的通水压力,在区域管线的承压能力和阀门调节范围内,不仅克服了地区高差对水压的影响,而且兼顾了区域用户分布和用水情况。此外,通过内部人员整合和培训,保障一线项目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完成了西线工程一期项目与银川市三区两县原有的城市供水管线的全线对接,以及两个大型地表水厂对原有市区内五大水源地、10个地下水厂的全面替换,并制定出详细计划,有序关停原有八座水厂,进一步安全稳定地完成了水源转换、水流转换和全网域压力提升三个关键技术过程,将黄河水稳稳地通进全城。

2019年末通水后,市区内的工作则成为重中之重,为了保障全市人民春节期间的稳定用水,大量的供水员工在每天的不同时段、全城的不同地段进行管网压力点的测量、验算、平衡和调整,积极响应各终端用户反馈,做好全程的基础保障和应急抢修工作,有效保障了居民的用水稳定性,践行了银川中铁水务“水量足、水压稳”的服务承诺。

此外,银川中铁水务也在在积极推进“智慧水务”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实现实时监控,预警管理,为西线供水项目提供“智慧支撑”。

黄河水替换地下水 银川中铁水务服务提升“三板斧”

图 银川水厂水处理设施间内部

Part03

融入用户需求,设立“供水服务质量提升年”,注重服务下沉

通过96666供水服务热线与本地用户18年的磨合,银川中铁水务能够对用户诉求进行预判与准备,通过迭代升级服务热线系统,能够实现详细记录、限时处理并及时反馈,投诉回复率达到100%。

水源切换期间容易出现水质发黄、浑浊及欠压等现象,为了让用户了解换水情况,避免造成恐慌,银川中铁水务集团注重服务下沉,科普前置,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更新并设计了针对性更强的服务宣传手册,还升级企业公众号的服务功能,增设“水质科普”内容。深入开展供水服务进社区活动,全面践行“安全供水,全天候优质服务”的理念。同时,自大面积水源替换至今,未出现水质波动和大面积的爆管事件,维修及时率达到98%以上,其作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了用户与业内同仁的广泛认可。

在过往的工作经验之上,银川中铁水务集团乘胜追击,将2020年设立为企业“供水服务质量提升年”,持续推进“新源业合”服务,打造“三位一体”营商环境品牌,形成“十分钟”工作圈,在运营管理标准化方面,也积极对接E20供水服务促进联盟,对《供水服务评级指标体系(1.3版)》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一方面积极筹备参与供水服务评定,集结平台的力量,对企业进行全方位“体检”,深度“扫描”运营痛点,完成蜕变,另一方面,积极构建企业的供水服务评级体系,进一步健全全流程质量管理标准,全面提升供水服务能力,为城乡服务均等化的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银川中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黄河水替换地下水 银川中铁水务服务提升“三板斧”

图银川水厂水处理设施间

银川中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银川市自来水总公司,成立于1958年。经改制合资,于2011年5月27日正式揭牌运营。公司现隶属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铁工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主要经营供给水业务、建设施工业务、水务产业链业务等。

截止2019年底,公司注册资本196300.56万元,资产总额647527.38万元,实现年产值为75436万元,在岗员工842人,下辖地下水源水厂10座、地上水源水厂2座,供水范围覆盖银川市“三区(西夏区全境、金凤区全境、兴庆区河西地区)、两县(永宁县全境、贺兰县全境)、一市(灵武市)”。现输配水管网总长度超过1435公里(DN100mm以上),注册用户数690348户,服务人口约225万人。

银川中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银川中铁水务)于2020年10月正式加入供水服务促进联盟(供水联盟),成为供水联盟27家成员之一。欢迎银川中铁水务加入供水联盟,与联盟成员一起打造行业标杆,树立服务品牌,守护水源地环境,保障供水安全,推进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携手为中国供水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