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基本面稳定 未来突破点在哪?

慧聪水工业网 2020-11-04 10:13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慧聪水工业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老百姓呼吸清新空气,喝上放心水……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持续加大,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空间加速释放,总体竞争力越来越强,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为守护碧水蓝天贡献了力量。

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力量,目前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如何?下一步又该如何发展?

环保产业基本面稳定 未来突破点在哪?

北控水务运营的污水处理厂

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日前,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0)》显示,2019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17800亿元,较2018年增长约11.3%,其中环境服务营业收入约11200亿元,同比增长约23.2%。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受益于环境治理市场需求快速释放,我国环保产业总体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从数据来看,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基本面在经历了2018年的低谷之后,2019年整体出现好转,企业经营状况逐渐改善。”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认为,这主要是因为2019年环保政策密集出台,政策红利逐步显现,并且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大,环保产业需求增大。

赵笠钧表示,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环保企业业绩出现下滑,环保产业短期波动明显,但环保市场的刚需需求明显。“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水十条”、污染防治攻坚战等要在今年交成绩单,垃圾焚烧、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领域也提速补短板,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基本面已稳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决胜污染防治攻坚带来发展机遇。比如,在环境监测领域,各地政府和企业均面临环境治理成效考核压力,环境监测需求增加。

据悉,受疫情影响,预计今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规模大约在1.6万-2万亿元,随着市场需求的继续释放,2021年环保产业规模有望超过2万亿元,2025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有望突破3万亿元。

行业集中度得以提升

《报告》显示,从企业规模看,列入统计范围的环保企业,大、中型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3.4%、24.3%;小、微型企业数量占比为72.2%。其中,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以9.8%的企业数量占比,贡献了超过92%的营业收入和利润。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由此可见,我国环保产业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表示:“去年民营上市环保企业纷纷选择引入国资的方式,通过混改、兼并重组实现强强合作,提高了行业集中度。同时,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占有较大比例,行业‘小散乱’的格局仍存在。”

“目前全国范围内从事环保的企事业单位大约有3万-5万家,但绝大部分还属于中小微企业,并购重组、强强联合、产能聚集、产业细分是环保行业的发展趋势。”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表示,2019年大量央企、国企通过合作、并购民营企业进入环保行业,国资在产业引领方面的作用日趋强劲,以国资主导投资、民企专注技术与运营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形成,行业集中度得以进一步提升。

此外,从地域分布来看,统计范围内企业有近半数集聚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环保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占比分别为67.4%、67.6%,远远超过中部、西部和东北3个地区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长江经济带11省(市)以45.6%的企业数量占比贡献了近一半的产业营业收入,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支撑能力较强。

马辉认为,我国环保产业整体趋向区域化、系统化工程。相关政策发布,水务市场进一步向长江、黄河等系统治理工程倾斜;“无废城市”推行加速固废企业的全产业链布局。

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报告》显示,2019年,被调查的我国环保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4%,明显高于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1.2%)。与2018年相比,2019年环保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支出同比增长15.6%。各细分领域均有所提高,其中,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环境监测领域增幅均在20%左右。

同时,我国环保企业平均专利授权数量小幅增长。2019年统计范围内企业平均专利授权数为4.6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与2018年相比,2019年我国环保企业平均专利授权数从4.0项增长到4.7项,平均发明专利授权数由0.9项增长到1.0项。

“技术是环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报告》表明了我国环保行业在技术水平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快速缩小,燃煤锅炉、工业炉窑电除尘、布袋除尘等部分产品和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环保行业技术创新投入继续加大,行业发展从靠政策驱动转变为靠技术和质量驱动。”薛涛认为,未来环保企业要根据自身定位不断创新,将技术创作为核心驱动力,才能在发展中获得市场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