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的“名片”
慧聪水工业网 2020年8月19日下午,正在安徽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合肥市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罗家疃段,察看巢湖水势水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八百里巢湖要用好,更要保护好、治理好,使之成为合肥这个城市最好的名片。
“登高四望皆奇绝,三面青山一面湖。”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合肥市拥湖入怀的内湖。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市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全面启动巢湖综合治理,持续推进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努力在用好、保护好、治理好上狠下真功夫,做足“水文章”,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积极推进巢湖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用心擦亮这张合肥的“城市名片”。
创新先行,呵护巢湖生态之美
——坚持科学规划,完善治理体系
围绕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等目标,出台《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关于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的意见》《安徽省巢湖“一湖一策”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快推进《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巢湖流域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规划》《巢湖湖泊保护规划》等21项规划。
建立河湖工作体制。成立了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任巢湖总河长,分管副省长任巢湖副总河长的巢湖河长领导小组,设立市级总河长9名、市级河长46名,县级河长239名,乡级河长2238名,村级河长5865名,省、市、县、乡四级河(湖)长体系已基本建立。同时,开创了“河湖长+排长+民间河长+警长+检察长”五长联动的河湖治理新模式,形成治河治湖合力。
治巢力度空前。2020年9月8日,合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共同签发合肥市第1号总河长令,决定以水质目标为问题导向,开展市级河流河长制专项调度工作。对连续三个月在市级河湖长制暗访工作中排名末位、国考断面水质连续数月不达标或由市级总河长、副总河长指定的市级河流流域内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开展会议调度、现场调度或不超过15天下沉集中式调度,并会同流域内属地政府共同发现河长制问题。
——发挥资金效应,激发治理内能
出台《合肥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借鉴“新安江模式”,合肥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地表水质生态补偿机制,实行污染赔付金、生态补偿金“双向补偿”。2020年1月~7月,相关县(市)区、开发区累计支付地表水污染赔付金4490万元,获得生态补偿金3045万元。印发《十五里河流域生态补偿办法(试行)》,在十五里河流域试行基于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生态补偿计算方法,进一步完善地表水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环巢湖治理专项资金池,资金来源为年度地方财政收入、地方水利建设专项收入、经营性用地出让收入以及相关部门争取的上级补助资金。制定《合肥市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保障了资金的透明管理和使用,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资金基础。
——借力科技支撑,提升治理能力
开发“互联网+湖长制”工作平台,实施巢湖流域地理国情监测项目,开展环巢湖流域城市空间布局与扩展监测、流域范围划定、水系划分及监测数据专项整理、巢湖流域数据库及平台建设等工作。推进“数字巢湖”建设,实施1∶5000巢湖湖盆地形测绘,开展十五里河、派河、南淝河和双桥河纵横断面测量,巢湖污染底泥勘测数字流场模型等工作。全市建成6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水环境大数据平台,逐步构建覆盖全市所有断面的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河道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全面提升实时预警监控和分析溯源能力。
——推行治源截污,强化治理成效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在“城湖共生”的理念下,合肥市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全面启动巢湖综合治理,巢湖综合治理攻坚战不断向纵深推进。
2019年,合肥市集中力量开展为期20天的南淝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对流域内农贸市场、商业综合体、居民小区雨污分流整治和河长履职等情况进行全覆盖专项检查整治攻坚。
2020年,南淝河流域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向纵深推进,同时,开展白石天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完成8794户居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开展全面关停不达标畜禽养殖场等专项治理活动。从“母亲河”南淝河到“清水河”白石天河,围绕水环境问题整治打响的“当头炮”,使得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愿景正日益成为现实。
倾力治理,实现巢湖水清岸美
——摸清“水环境”,推进重污染河流治理
重新编制十五里河、南淝河、派河等3条重污染河流达标方案,推动入湖河流水质进一步提升,统筹推进排口整治、截污纳管、河道清理、生态活水、湿地净化等工程。目前,4条河流的39项重点项目已完工11项,其余项目正在全面推进中。南淝河入湖污染量占全部入湖污染总量的45%,合肥市下最大力气整治南淝河,2019年实施南淝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57项,总投资128.2亿元。同时,创造性地在南淝河17个重点排口建设一体化污水应急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规模7.6万m3/日。经过努力,南淝河施口国控断面自2019年9月以来已连续11个月达标。
——着眼“水处理”,扩大全市污水处理规模
2018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步伐,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三年来,全市新建扩建长岗污水处理厂、陶冲污水处理厂二期、小仓房污水处理厂三期、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四期、蔡田铺污水处理厂三期等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扩建规模达66.9万吨/日,全部建成后,全市污水处理规模将达到303.5万吨/日。启动乡镇、村污水处理设施集中排查整治。探索初期雨水调蓄和雨污混合处理。建成逍遥津、杏花、京台高速3座初期雨水调蓄工程,总规模6.9万m3。
——聚焦“水污染”,推动巢湖全域治理
集中治理工业污染。严把环评审批关,对新建、升级工业聚集区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审查,对现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开展跟踪评价,组织执法人员对各类开发区进行集中摸排督查整治,开展了“散乱污”企业再排查再整治。
全面管控农业污染。全面完成养殖“三区”划定,禁养区927家养殖场(小区)全部关停或搬迁,非禁养区内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9.0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75%。
积极抓好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出台了《合肥市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污混接调查和整治工作方案》《合肥市建成区雨污混接整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排水系统改造。
——优化“水生态”,构筑巢湖绿色屏障
高质量打造环巢湖湿地公园群,发挥湿地作为入湖水“过滤器”的功能和聚合效应。成立合肥市“十大湿地”建设指挥部,编制实施了《环巢湖湿地公园群总体规划》,制定了《合肥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以十五里河、南淝河、兆河、杭埠河等入湖河流、河口及滩涂湿地保护为重点,规划建设10个环湖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9748公顷,预计可恢复湿地面积1330公顷。目前,已完成建设投资31.96亿元,流转巢湖一级保护区土地2.2万亩,收回鱼塘1万亩,恢复和修复湿地面积1.8万亩。合肥投资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资金233.2亿元。
从今年1月1日零时起,巢湖湖区开始实施“全域十年禁捕”,让巢湖休养生息。这在巢湖历史上尚属首次,在长江流域重点湖泊中也是首例。出台了《巢湖渔业生态保护区渔民退捕转产实施方案》,投入资金2.78亿元,共拆解船只2144艘,1342户渔民退捕转产,完成巢湖渔业保护转产试点。
巢湖综合治理已取得效果,合肥市2020年6月环境质量月报显示,当月东半湖及全湖水质均为Ⅲ类水质,水质良好,城湖共生的和谐景象正在显露。
久久为功,打赢巢湖综合治理攻坚战
——精心编制规划,实施科学治巢
坚持规划引领,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按照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协同治理要求,认真分析巢湖流域存在的“三水”问题,科学制定巢湖“十四五”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蓝藻控制等目标,针对性谋划生态流量保障、生态修复、饮用水水源保护、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等规划项目,逐步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目标。
——加快治污科研,实施科技治巢
运用最新环境治理技术,从源头着手,对巢湖流域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污染源进行控制和处理,对外源污染物进行净化,降低点源和面源污染。试点开展水生态状况监测,开展蓝藻水华暴发机理、蓝藻监测预警技术、拦截打捞技术等研究。构建流域水质、水文、气象、生态、蓝藻、用排水、污染源、湖区流场、水利工程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大数据平台。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巢湖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将“智能+技术”生态治理理念融入巢湖综合治理中。整合生态环境、水利、气象等部门监测力量,加快覆盖流域所有河湖的自动监测网络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扎牢制度篱笆,实施依法治巢
发挥制度优势,为巢湖综合治理保驾护航。严格执行《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合肥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巢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等各项法律和政策规定,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严厉的整治手段,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有效防治巢湖流域的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
健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建立巢湖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考核体系,将巢湖综合治理、流域绿色发展作为对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探索巢湖流域跨区域综合行政执法和部门联合执法,依法打击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河道管理制度等违法行为,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实践,强化污染者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大幅提高违法成本。
——深入宣传引导,实施绿色治巢
牢固树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理念。合肥市加快南淝河等河流绿道建设,编织百里绿道网,打造全域生态廊道,持续增加绿色公共产品供给,使绿色发展与绿色民生紧密结合、相得益彰。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平台,大力宣传巢湖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成效,积极倡导低碳生活理念,鼓励绿色消费,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生活风尚,营造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撰稿:李孝林董德义摄影:王世保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成绩成效已是“过去时”,接续治理才是“进行时”。尽管在巢湖治理的道路上面临诸多困难,但再难也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合肥市把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切切期望,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集众智、聚合力,将巢湖打造成合肥这个城市最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