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泸州如何再现“酒城”盛景

慧聪水工业网 2020-07-21 10:33 来源:中国环境报

慧聪水工业网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短短28个字,清代诗人张问陶道尽四川泸州的城好、江好、酒好。

时过境迁,张问陶眼中的醉美盛景,能否再次重现?“泸州故事”的延续,是否离得开“酒”和“江”的故事?

看泸州如何再现“酒城”盛景

图为泸州花田酒地景区。刘学懿摄

精准治江小流域蝶变成花海

“酒城”泸州依江而立、因江而兴。长江、沱江、赤水河在其境内交汇,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孕育了众多美酒品牌。与此同时,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泸州默默守护着长江出川最后一道关口。

“出川水质的好坏,不仅关系着与重庆的交接,也代表着四川向全国交出一份怎样的长江保护‘答卷’。”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林兴说,为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泸州严格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着力推动长江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

杨林兴说,2019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时,泸州老鹰坵市政排污口污水溢流长江问题被通报。

老鹰坵市政排污口在整治前,伴随城市的发展,污水排放量剧增,加之老城区雨污分流不彻底,导致排污口雨水污水混排进入长江。去年,通过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老鹰坵市政排污口问题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环境显著改善。

杨林兴说,在推进老鹰坵市政排污口问题整治中,泸州坚持工业思维与农业思维相结合,努力将环境问题的“痛点”变为生态建设的“亮点”。

而这一变化,也被记载在2019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中。老鹰坵市政排污口整治案例作为正面典型被宣传报道。

问题整改到位,离不开高质量的顶层设计。《泸州市长江沱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是全国地级市中第一个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主题的城市发展规划。

为守护一江清水,泸州市深入实施生态环保攻坚行动,以落实河湖长制为抓手,全覆盖实施“一河一策、一库一策、一渠一策”管理保护,对重点流域、重要跨区域断面水质状况实时监控预警,切实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

同时,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保护修复长江水生态的源头工程,系统开展水域岸线管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绿色景观打造、消费场景植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清溪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由于历史原因,清溪河流段内工业企业就有12家,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混排,导致清溪河入江水质长期在Ⅳ类左右。

从2013年开始,泸州市政府在整治清溪河流域水环境的同时,对企业实施环保升级改造,建设旅游设施。昔日被污染的清溪河,如今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花田酒地”,成功创建为四川省首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跨省合作联手护好“美酒河”

赤水河,是泸州众所周知的“美酒河”。这条河,流经云贵川三省,孕育了茅台、郎酒等享誉中外的美酒,还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赤水河全长436.5公里,泸州境内就长达229公里。泸州作为赤水河径流里程最长的城市,承担着更多使命。

如何守护好这条生态河、跨界河?泸州有自己的规划。

经济上竞争,生态要合作。近年来,泸州不断加强与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和遵义等地协作,共同推进赤水河共建共治共享。

2019年10月25日,由民革中央和云贵川三省联合主办的“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在泸州召开。会议就筑牢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倾力守护好赤水河这条生态河、英雄河、美酒河,促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达成共识。

此外,泸州明确,从2017年起,赤水河禁渔10年。同时,大力实施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重点工业企业20余家,治理岩溶区面积485平方公里。通过多年来的努力,赤水河两岸实现荒山变果园,渔民变护河员,赤水河入长江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

而在泸州,像赤水河这样的跨界河流还有32条。如何保护好这32条河,泸州生态环境局局长袁维荣感觉难度不小。“泸州必须坚持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协作,与毗邻地区建立联防联控长效机制。”

目前,在强化区域风险评估和环境风险管控,常态化开展跨区域、流域联合执法方面,泸州已有所动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因江兴城再现酒城盛景

说到美酒河,就不可避免地会谈起泸州的支柱型产业之一——白酒产业。

“绿水青山酿美酒。”一位酿酒老师傅用简简单单的7个字总结了酿好酒的秘诀。酿一瓶好酒,除了最核心的生态环境和优质水源,技术工艺也是关键。

近年来,泸州大力发展纯粮固态酿造,并在全域推广“多循环、低能耗、低排放”酒企生产模式,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

在提升传统产业生态化的同时,泸州还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积极打造绿色循环产业共生体系,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2019年,泸州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0.2%。

泸州突出水港特色,充分发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合保税区、泸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功能,不断提升口岸能级,积极培育航运物流、港口贸易、保税加工等业态。

泸州港是四川第一大水港,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省60%。在充分发挥水港特色的基础上,泸州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倾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出台了《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意见》。

当前,泸州正紧扣“漫游醉美长江·品味中国酒城”主题定位,将长江文化、酒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把长江岸线风貌塑造融入城市规划设计,再现“城下人家水上城”的酒城盛景,使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