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中如何选择合理的污泥浓度?(上)
慧聪水工业网一个污水厂在实际的运行中,活性污泥的多少是保证进入厂区内的污水得到达标处理的首要条件,而活性污泥的多少,是通过生物池内的污泥浓度MLSS,或者更精确一点是通过MLVSS来反应的,所以在运行中为了保证污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就需要不断地调整污泥浓度。但是如何调整污泥浓度,或者说怎么选择合理的污泥浓度呢?公众号将用一个的系列和大家一起探讨运行的污水厂如何选择合理的污泥浓度,欢迎持续关注并参与讨论。
在公众号之前的文章中,探讨了很多关于活性污泥浓度的文章,从概念定义和运行管理都进行了一些讨论,相信在别的一些渠道,大家也能获取更多的关于活性污泥浓度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更显得泛泛一些。在实际运行中,运行人员更希望得到准确数值来推定和指导生产中该选择多少的污泥浓度来保证出水水质的达标。运行人员在这方面往往得不到更为合理的数据和知识,这种现象首先是由于各个污水厂的个体条件不同,不可能具备一个全面适应的数据来保证每个污水厂均能达到自身的要求;其次是数据是死的,运行是活的,不能用死的数据来约束活的运行,因此一些书本上或者其他渠道的标准数据在实际水厂中应用不下去;最后就是厂内其实还是没有把数据作为判断工艺运行的基础,日常没有基础数据,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准确的污泥浓度范围了。
作为一个稳定运行的污水厂是需要有很精准的管控体系的,特别是现在的环保部门对污水厂的监管的严格程度在层层加码,这种形势下,污水厂必须具备更为细致的管理才能保证水质的稳定达标。细致的管理在一个污水厂中最终落实到对工艺参数的调控,在污水处理的生物原理中用于调控的参数有很多,但是到了污水处理厂中,就没有那么多的参数可以用了,这是因为一个污水厂从设计施工完成以后,可调整的因素已经很少了,比如池体容积大小,满负荷条件下的停留时间,处理工艺的选择等都不可能再去调整了,因此所剩下的调整因素也就不多的几个了,比如污泥浓度,溶解氧,回流比等等,污泥浓度的调整有见效快,调整手段直接等方式,因此污泥浓度也就成为了污水处理厂里较为常用的一个调整参数。但是污泥浓度的调整是要有一个目标的,我们不能随意的调整污泥浓度,运行管理人员需要知道朝什么样的目标来调整污泥浓度的大小,才能保证污水处理的水质稳定达标,那么这个目标是怎么得来的,这也就是是公众号这几期要和大家一起讨论的具体内容。
从长期的运行来看,一个污水厂在很多方面的生产数据均会趋于稳定,比如季节性的温度变化;一天之内的水质,水量的变化;一年四季的水质的波动变化等等这些外界的条件因素会呈现一个规律性的变化,在通过多年的数据积累以后,污水厂基本就得到了进水水质的数据和变化的趋势。具备这些基础的数据之后,只是了解到了进水的实际情况,但是得到了水质的数据和变化趋势,运行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确定出合适污泥浓度来么?
在确定污泥浓度之前,先来了解下设计院是如何设计污水厂的。运行人员接触到的污水厂都是已经建设好的,也有些污水厂人员参与了从头建设的过程,可能会比较了解的比较多一些。一个污水厂从开始立项到形成图纸,中间有很多流程,当然作为运行人员不需要了解完整的过程,但是运行人员需要知道就是污水厂的这些池体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首先设计部门会进行污水水样的检测,这个水样一般是污水厂所在地提供的,但是瞬时性比较强,也就是说不一定会反应出真实的水质数据,但是设计部门只能使用这个水质数据作为初始的设计依据,当然有些项目是改造项目,设计部门就可以拿到更多的运行检测的数据,更贴近真实的水质情况。然后设计部门会根据设计区域内的人口统计数量,预测一个10年或者20年的人口数,然后根据给排水设计手册中对每个人排放的污水量进行计算,计算出该区域建设的污水厂处理水量,这样两个重要的参数就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根据水质和水量数据,结合出水水质的标准,污水厂占地的大小,所在地的特殊要求,项目资金情况等各种因素选择合理的工艺路线。然后根据确定的工艺路线,结合各种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公式,预设一个合理的污泥浓度,然后根据污泥浓度和停留时间,有机负荷,硝化反硝化负荷等开始计算各个处理构筑物的体积,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等,优化水力条件,布局各种设备,落到图纸上,最终到了施工现场,建设完成,移交到运行人员手中。这就是一个污水厂设计的基本流程,实际上比这个描述要复杂的多,不过不需要知道那么详细,毕竟运行人员不是做设计的,只需要了解这个过程是怎么得来的就可以了。
作为运行人员了解这个流程主要是为了理解污水厂的污泥浓度到底是要怎么得来的。由于设计部门不可能预估出实际运行的污泥浓度,一般都是预设出来一个污泥浓度,然后以这个污泥浓度作为计算基准来进行计算,这样在实际运行中,这个数据可能就对运行人员的工艺调控意义不大了,因为不可能各项参数都达到设计时采用的那些数据,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得采用一个污泥浓度来进行调控,那么运行人员要怎样进行污泥浓度的预判呢?
还是要回到设计的思路上来,对于设计人员来说,进水水质水量都是不可得到最精准的数据,只能依靠预测的来,再根据预设的污泥浓度来计算构筑物尺寸大小,所以设计人员的未知数是池体大小和结构,他的目标也是通过预测数据得出最符合实际处理能力的构筑物。而运行人员来说,进水的水质水量都是可以通过检测得来的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无限逼近真实值,工艺构筑物已经建设完成,不再有可能变化,因此对于运行人员来说,未知数就可以变成污泥浓度了。
这就意味对于设计人员和运行人员来说,同样的计算公式需要从不同的未知数的角度来计算,所以运行污水厂的污泥浓度的理论依据就可以得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