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9年环保水处理行业10大概述

慧聪水工业网 2019-12-19 14:10 来源:慧聪水工业网

慧聪水工业网进入21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

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十条”“气十条”“水十条”等环保政策法规发布和实施,以及环保督查力度升级,环境治理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推动我国环保产业从“蹒跚起步”到发展壮大,市场日益繁荣。

自2018年以来,去杠杆引发的资本紧缩,环保企业资金链经受了严峻考验,出现了一些债务违约的情况,民企融资困境和过去十余年来规模化发展所积累的危机一下子浮出水面,在这种情况下,2019年“国资”大手笔进军民营上市企业,国企入股导致一些环保民企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同时也带来了整个行业生态和竞争格局的变化。

1、环评改革

近年来,环评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是取消建设项目试生产审批,建设单位无需生态环境部门批准即可进行调试生产。二是环评登记表由审批改为备案,按照环评分类目录,登记表项目只需建设单位在备案管理系统自行备案即可。三是新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建设项目竣工后,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四是取消环评资质管理,放开市场,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技术单位为其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也可自行编制。

环评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具体体现。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党中央、国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环评制度改革实行大幅度简政放权,涉及环评方面的审批已经由5项变为1项,仅保留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同时,为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及时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进行更新,从生态环境部统计情况来看,目前大约80%的建设项目不需要进行环评审批。可以说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环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2、“联姻”国资

2018年以来,环保行业遭受了行业最大低谷,各大民营环保企业纷纷因资金链紧张、融资困难、业绩增速下降、股价下跌、大股东股权质押等被曝危机,甚至有些企业要靠不停融资才能续命。因此,国资入驻便成为民企解决流动性紧张的手段之一。

2019年1月,长江电力,三峡集团旗下唯一上市公司,收购北控水务5%股份,并计划把这股份转让给三峡集团。2019年3月,启迪桑德发布公告称,其间接控股股东启迪控股出现股权变更,雄安新区管委会、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将与清华控股并列成为启迪控股第一大股东。2019年5月,碧水源与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转让完成后,中国城乡将成为碧水源的第二大股东。

碧水源、启迪桑德、北控水务都是国内水务环保的龙头企业。近年来,随着环保行业的兴起,这些环保龙头企业的主营业务也迎来了稳健增长,工程量迅速扩张,但也因此都出现资金紧张的问题。

环保行业前期投入和建设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量,应收账款的周期比较长,而这些民营性质的环保龙头企业资金并不充足。资金问题是引来这么多国资控股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环保治理领域市场的“刚需”。

3、减按15%

财政部4月25日发布《关于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公告》,公告指出,为鼓励污染防治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对符合条件的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第三方防治企业,判断其是否符合条件,符合条件的可以申报享受税收优惠,相关资料留存备查。

第三方防治企业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依法注册的居民企业;

(二)具有1年以上连续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实践,且能够保证设施正常运行;

(三)具有至少5名从事本领域工作且具有环保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或者至少2名从事本领域工作且具有环保相关专业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

(四)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营服务的年度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五)具备检验能力,拥有自有实验室,仪器配置可满足运行服务范围内常规污染物指标的检测需求;

(六)保证其运营的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使污染物排放指标能够连续稳定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要求;

(七)具有良好的纳税信用,近三年内纳税信用等级未被评定为C级或D级。

4、提质增效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95%,县城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0%,均达到或超过了“十三五”规划中的要求。在当前污水处理率已接近饱和的情况下,我国城镇污水治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城市黑臭水体仍时有发生,尚未全面消除;“重厂轻网”等历史问题下,污水管网建设和维护不到位,尤其是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等区域,问题更为突出;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城镇污水厂进水超标责任难以界定;以及价格机制的问题影响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由于存在这些薄弱环节,导致当前污水处理率虽已接近饱和,而污水处理效能仍较低,并未达到彻底改善水环境的目的,在此情况下,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

污水处理效能的提升,除监管力度加大,管理的不断规范,也离不开资金的保障。“水十条”的要求下,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已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提标改造,一些省市的地方标准也明显严于国家一级A的标准。标准的提升势必带来运营成本的提高,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是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能够正常运营,稳定达标的重要保障。目前一些省市的污水处理费尚未达到国家制定的收费标准,而调价困难也是污水处理企业普遍反应的问题。此前,发改委发布的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发改价格规〔2018〕943号)中对调价问题也有相关规定,而方案中也强调了建立动态调价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尽快将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调整到位,保障污水和污泥处理运营成本并合理盈余。实际操作中,仍需各地政府认真执行,并加大对污水处理收费的宣传力度,确保真正落实。

5、长江大保护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于长江大保护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2018年10月,《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将长江生态保护工作纳入政府绩效、河长制等考核体系,将各地长江保护任务完成度纳入政绩考核标准;2019年1月,《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报告中明确到2020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要达到85%以上,丧失使用功能的水质比例要低于2%。围绕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一系列行动紧锣密鼓展开,中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全面打响。

除了继续进行饮水水源地的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开展“绿盾”相关行动,以及进一步排查和整治沿江的固体废弃物问题外,还将进行四项新的工作。一是劣Ⅴ类水体专项整治,长江整个流域540个国控点,还有12个是劣Ⅴ类水体,我们要把这12个当成重点来推动进行整治,二是入江、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三是‘三磷污染’的专项整治,‘三磷’指的是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这个对长江的污染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四是11个省市的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的专项整治。

同时,长江专属的法律文件《长江保护法》正加快制定,文件出台进入最后准备阶段。我国关于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很多,但之前与长江有直接联系的水法却较少,且适用范围过于宽泛。即将出台的长江保护法将对长江流域保护形成系统性法律规范,满足未来长江流域保护的需要。我们预计,《长江保护法》将对长江环境生态修复保护、水资源调用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长江流域风险防控等做出全面布局,进一步加强对长江流域水污染、固废污染以及生物资源缩减等问题的整治力度。

6、垃圾分类

2019年6月25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下称《草案》)初次提请审议。《草案》除了明确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外,还从多个方面健全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制度。

《草案》提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加强生活垃圾处置企业管理,要求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使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污染物排放情况,将污染排放数据实时公开。此外,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将“城市生活垃圾”的表述修改为“城乡生活垃圾”,建立覆盖农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同时,住建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明确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超大城市先后就生活垃圾管理进行修法或立法,通过督促引导,强化全流程分类、严格执法监管,让更多人行动起来。

7、环保项目滑档业外

上周末万科刚刚中标深圳的一个环境监测项目,1.9亿元。刚刚,又传来一个让人意外的消息!中国移动刚刚又中标了“宝鸡市陈仓区购买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服务项目”,金额为2400万元。

从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来看,此项目为一个常规空气站建设和运维项目,项目实施和后期运维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但遗憾的是,这个标再次被业外的公司拿走。相信不少朋友都非常困惑,环保监测的项目再不济也是落入一些没实力的业内“关系户”公司手里,怎么现在都直接滑档到业外了?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环境监测行业被誉为环保行业的第四大增长引擎。前面三个分别是水、气、固废的治理业务。

经过这两年政策的高度刺激,水气固废领域的治理工作已经走上正道了。而环境监测作为环境领域的配套保障,自然也会快速跟上。环境监测的市场蛋糕越来越大,政府也在大踏步的频频出台政策引导监测行业能够尽快承担起中国生态的基础保障工作。当下,社会资本与企业也都纷纷涌入,巨头们都在跑马圈地,行业洗牌重组正在激烈的开展。

8、健康中国行动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的显著成绩,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及生态环境、生活行为方式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制约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精神卫生、职业健康、地方病等问题不容忽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我国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对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为积极应对当前突出健康问题,必须关口前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这是以较低成本取得较高健康绩效的有效策略,是解决当前健康问题的现实途径,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特制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9、微塑料

最近,微塑料再次引发关注。美国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在北极钻取的冰芯中发现了微小的塑料碎片;在北极地区的积雪里,也检出了相当数量的塑料微粒……日益严重的微塑料污染已到达地球最偏远的地区,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海洋是微塑料污染的“重灾区”。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王菊英说,就目前的报道和研究来看,不管是在表层海水,还是海底沉积物中,近岸、大洋和极地中都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微塑料充斥的不仅是海洋。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显示,微塑料可以通过大气,到达远离初始排放源的区域,甚至一些原始地带。科学家戴昂尼·艾伦及同事对法国比利牛斯山脉一处偏远山地集水区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考察。在他们采集的大气样本中,发现了大量微塑料,测量所得的微塑料日沉积率为365个/平方米。大气模拟表明,这些塑料微粒是通过大气从至少100公里外输送而来的。

不只是海洋和天空,人体内也同样发现了微塑料。奥地利的一项研究确认,人体内发现了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近年来,研究者们相继在牡蛎、贻贝和鱼类等食物中,饮用水、海盐甚至蜂蜜中都发现了微塑料。以全球平均食盐摄入量计算,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10.06克的盐或等量替代品,那么一个成年人一年约摄入2000个微塑料。易兰是一家知名环保组织的塑料污染项目经理,曾参与食盐微塑料调查,她说:“我们所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所吃的食物中都有微塑料的身影,它早已无处不在。”

10、无废城市

国办近日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生固体废物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亿吨左右,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亿至700亿吨。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围城”问题十分突出。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看来,“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填埋量,降低固体废物环境影响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建设的远景目标是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金惠介绍,近年来,日本、欧盟、新加坡在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可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提供借鉴经验。如日本持续推进建设循环经济社会基本规划,欧盟委员会先后发布了“迈向循环经济:欧洲零废物计划”“循环经济一揽子计划”,新加坡提出迈向“零废物”的国家愿景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