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水环境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慧聪水工业网 目前我国主要流域水质未发生根本转变,水污染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从近三年国控断面水质情况可以发现,劣Ⅴ类水质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同时Ⅰ类水的占比也有下降的趋势,2016年Ⅳ类及差于Ⅳ类的水质比例仍然有32.3%的高占比,水污染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尤其是北方河流污染情况非常严重。全国七大重点河流域中除了位于南方的长江与珠江的水质处于优良状况(Ⅰ-Ⅲ类水)的比例达到70%以上外,其他五大重点河流域的水质情况都不容乐观,其中黄河流域、松花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水质优良比例分别为59.10%、60.20%与53.30%,而海河与辽河流域的水质优良比例只有40%上下,污染情况非常严重。湖泊(水库)水质情况不容乐观。2016年,112个重要湖泊(水库)中,Ⅳ类23个,占20.5%;Ⅴ类6个,占5.4%;劣Ⅴ类9个,占8.0%。其中重点关注的三湖中的太湖、巢湖分别为轻度污染,滇池为重度污染湖体,同时太湖、巢湖全湖平均为轻度富营养状态,滇池全湖平均为中毒富营养状态。城市黑臭水体范围非常广。住建部和环保部2016年2月18日联合发布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情况,截至2月16日,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77座城市没有发现黑臭水体。其余218座城市中,共排查出黑臭水体1861个。其中,河流1595条,占85.7%;湖、塘266个,占14.3%。从地域分布来看,南方地区有1197个,占64.3%;北方地区有664个,占35.7%,总体呈南多北少的趋势;从省份来看,60%的黑臭水体分布在广东、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等东南沿海、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截至2017年6月6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督平台认定黑臭水体2100个,水体长度为7063.383公里,约相当于长江长度的157%,水体面积为1484.647平方公里,约相当于太湖水域面积的63%。
近三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变化情况
2016年全国七大河流域水质情况
2016年全国重要湖泊与水库水质情况
截至目前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督平台认定黑臭水体2100个
国务院出台“水十条”,设定水环境规划目标,开启效果导向治理新趋势,17年底中期考核为重要时间节点。2015年4月份“水十条”出台,提出未来五年至十五年的水环境治理的规划性目标,主要涉及河流水体治理与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其中包括到2020年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Ⅰ到Ⅲ类水)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Ⅴ类)的水体断面面积比例下降15%,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环保行业作为政策驱动性行业,国家级层面规划目标的出台,将给水环境治理注入强大驱动力。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黑臭水体治理有望明显提速。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指出,若采用基于重点领域工程任务量的测算方法,依据投资单价和工程任务量初步估算,完成《水十条》将需要投资4.6万亿。
16年8月,发改委印发“国家十三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规划”。探究“十三五”治理思路,划定重要河流、重要湖库、重大调水工程沿线、近岸海域、城市黑臭水体等五大重点治理方向。并计划建立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滚动储备库,经初步匡算,储备库项目投资需求超过万亿元。16年12月份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顶层设计推动水环境治理进展。河长制的实施,一方面明确地方政府河流治理的任务及职责,同时在部分程度上打破了由于区域、行政职能所带来的条块分割,将有效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尽快落地。PPP模式引导流域治理市场放量。
PPP模式引导投资,市场空间巨大。财政部把黑臭水体治理纳入专项基金重点支持范围,从国家层面上对黑臭水体治理进行财政支持。同时2015年以来,从国家到省市,PPP政策密集发布,积极引导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发展。截至17年9月底,入库项目总数为14220个,入库项目总金额为17.8万亿。同时从16年1月开始,库中项目个数及金额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速度,项目总量持续增长,同时落地项目也在持续走高。具体到流域治理项目,截止到17年9月底,管理库(不包含处于识别阶段的项目)中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类项目共有481个,项目总金额达到5899亿元,并且项目个数及金额在持续快速扩张,市场规模巨大。同时水利建设中有部分包含部分流域治理项目,截止17年9月底,管理库中水利建设类项目293个,总金额为2602亿元。
财政部PPP项目库中项目个数及金额(个,万亿元)
财政部PPP项目库中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个数及金额(个,万亿元)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