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茂战:生态文明建设是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慧聪水工业网 2017-11-29 09:1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慧聪水工业网 ——访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丁茂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全面布局。

丁茂战:生态文明建设是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丁茂战

“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变革,是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主题。”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丁茂战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深度解析了生态文明为何是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直面挑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文明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生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要想发展就要首先找到自己的短板,您认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存在哪些问题?

丁茂战: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生产力水平很低,生态被忽视、甚至遭到破坏,成为工业化过程无法跨越的坎、无法避免的疼。1978年,我国GDP只有3600多亿元,占比超过80%的农民年均收入只有133元,按照美元计算的国家人均GDP比非洲的平均水平三分之一还要低。而此时,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在现代化道路上走过了200多年。按照IMF统计数据,到1986年美国人均GDP还是中国的68倍。在中西方巨大生产力落差下开始改革开放,西方的资本、技术、市场理念与中国极其低廉的生产要素相结合,我国迅速成为世界低端产业的承接地,世界低端产品的加工基地,规模扩张、要素驱动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式选择。

然而,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去年GDP总量是1978年的204倍,人均GDP已经达到8200多美元。生产力到这样高的程度,经济总量极其庞大,生态承载能力面临巨大挑战,既有发展方式面临巨大瓶颈。目前,每年消耗煤炭38亿吨左右,消耗石油已经逼近6亿吨,包括土地等各种资源都面临使用量的巨大约束。二氧化碳年排放约90亿吨左右,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对土壤造成很大污染,低端产业发展对水体环境破坏更大,对干净的空气、清洁的饮用水、安全放心的食材的需要正成为人民群众的最大渴求。我们生存环境正在威胁子孙后代,严重削弱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转变发展方式,保护修复生态,成为国家发展的巨大挑战摆到我们面前。

记者: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些可喜成就,您认为哪些方面成就突出?

丁茂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习主席在国家现代化总体布局中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系统思考。习主席率先提出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把以人民为中心放在核心位置,并进一步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总体发展布局中规划和发展生态文明,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主席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全体人民的最大共识。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党中央专门制定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搭建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设计了改革路线图,各项改革扎实推进,一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党中央还制定了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这五年,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积极改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取得明显进展,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33%、31.3%、31.9%,我们生活在北京感受很深,北京雾霾严重的恶劣天气、黄沙满天的恶劣天气明显减少。特别是全面节约资源成效显著,能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2016年单位GDP能耗、水耗分别比2012年下降17.9%和25.4%,这已经成为转型发展的突出亮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年均新增造林9000万亩,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增加31.2亿亩和151亿立方米,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北京周边已经是青山绿水,每每前往,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全面布局建设美丽中国

记者: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既成为最为亮丽的字眼,也成为我们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但推进生态文明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布局,您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突出重点?

丁茂战:第一,着力强化生态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推进生态文明永续发展具有根本性。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保护自然。任何生命体生命永续发展的本质特征是新陈代谢,是吞吐自然提供的物质、能量、信息。没有自然安全就没有人类的安全,没有自然的健康美丽就没有人类的健康美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没有绿水青山,就不可能有金山银山。违背自然规律,以牺牲环境来谋求发展,属于短视和本末倒置。必须从全党、在全民持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把推进生态文明永续发展贯穿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生态,全面普及敬畏自然、顺从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从灵魂深处筑牢保护生态的防线。

第二,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实现转型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永续发展的治本之策。我国过去生态环境的退化,根本上是由要素驱动、规模扩张、粗放型发展方式造成的,解决生态文明永续发展问题,根本上要逆转这种发展方式。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人民的福祉作为根本的宗旨,实现了小康的中国人民,需要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未被污染的土壤,绿水青山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我们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逆转既有发展方式,关键是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要牢牢把握新技术革命、新产业革命的发展方向,把创新作为发展的主线,依靠创新实现增长、修复环境、保护生态。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要划出节能减排红线,充分利用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大事的制度优势,把淘汰落后产能、把节能减排落实到各级政府身上,落实到相关市场主体身上,减少并最终彻底淘汰低端的、高污染的产业。

第三,突出补齐生态短板。一是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特别是环境监管体制。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改革目前“九龙治水”管理体制。特别是要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厉打击、严罚重惩,形成不敢且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的高压态势。二是完善和优化区域功能区划布局,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整合目前分头设置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管理方式,形成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体系。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镇化、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重大支撑,相应地“三农”也就成了最大短板。农村美,国家才能美。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大抓手,把乡村环境整洁摆在突出位置,加大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力度,通过“三农”振兴、美化农村,让广大农民享受现代生态文明,托起生态文明永续发展的半边天。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