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经久耐用”?来做个“海绵手术”
慧聪水工业网 在海绵城市建设相继出现国家试点和省级试点之后,海绵化改造的成果已经初显。推广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是重筑城市“里子”的重要选择,更是清除城镇化发展过快遗留顽疾的关键节点。为了巩固成效,我国仍须全面贯彻海绵城市理念,构建发展长效机制。
自我国分批确立了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这两年很多试点城市在防洪防涝以及生态建设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展。根据目前总结出来的经验来看,虽然并不是所有城市的“暴雨看海”情况都彻底消除了,但是汛期的积水和内涝情况改善效果显著。
据了解,除了这30个国家列表中的试点,10多个省份还出现了近百个省级试点,全国也已经有超过350个城市初步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更重要的是,随着人们对于海绵城市概念理解的深入,相当一些地方的建设体现出了因地制宜的内涵。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具备了中国特色,被纳入了解决城市水问题的综合系统工程中。为了能够让平日里光鲜亮丽的城市街道在暴雨中仍旧保持固有的形象,整个城市排水系统和地下管廊设计,甚至于城市基建管理都在进行着跳跃式前进。
不少专家认为,给城市做好“海绵手术”是清除城市发展基建落后顽疾,补齐城镇化过快遗留的功能性短板的绝佳时机。很多人在描述海绵城市建设的时候都说,这是要重筑城市“里子”,更好地撑住“面子”。当然,海绵城市的本质就是,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实现更多生态效益。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院长就曾说,海绵城市建设将生态的理念再一次灌输到了城市建设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思想中。而通过海绵化改造,城市水体面临的各种污染问题都有望加速获得解决。而且,海绵城市从绿化城建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极具经济效益的。
与此同时,人们需要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完善地下管网建设的过程。在很多人眼中,费钱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主体部分还是在于弥补滞后的管廊建设。而排水系统的架构也并非那么简单,整个地下网络体系规划如何更有效地实现雨污分流,排水渗透的作用是重点。
所以,管好城市的水,建好城市的管网自然离不开科学的方案。无论是建设涵养水源的湿地、林地或者公园,亦或是改造渗水性差的柏油水泥马路,城市管网建设的初衷都是要综合采用各种方式实现降雨的就地消纳和利用。
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海绵城市建设将为黑臭水体治理、城市环境改善以及生态多样性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业界专家才提出,要系统、全面、科学地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建立海绵城市长效机制,巩固城市水生态大循环体系的建设成果。
通过各方共同发力,打造一座座“经久耐用”的弹性城市,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需要人们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从尊重自然规律的源头出发,不是一味靠“堵”,而是更多的靠“疏”来描摹未来城市的发展蓝图。对于如何建立海绵城市长效机制,业内人士建议,贯彻理念、落实制度、着重考核、创盈利模式并且培育专业人才。
多维度了解海绵城市才能读懂,这个理念为什么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接纳。不管是要把城市打造成会吸水的“海绵”,还是将城市建设为能呼吸的“森林”,海绵化道路的伸展都将是未来新城构建“主干道”的不二之选。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