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污染物”盛夏来袭 综合防治势在必行

慧聪水工业网 2017-07-11 09:44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慧聪水工业网 立夏过后,臭氧取代PM2.5成为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夏季臭氧成为首要污染物,已成为一个大气污染规律。专家建议,臭氧污染和PM2.5污染的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有不同,要在PM2.5污染治理的基础上,双管齐下,实现同步改善。

进入夏季以来,受高温天气的影响,“隐形的污染物”臭氧开始取代PM2.5和PM10,成为一些地区首要空气污染物,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据了解,当前我国“臭氧超标”形势严峻,呈现出区域性特征明显、浓度和超标率逐年上升、高值浓度明显增多的三个特征。

受访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对“臭氧超标”的关注和对臭氧前体物的治理仍处于起步阶段,然而,臭氧形成的成因复杂、污染源点多面广、缺少行业排放标准,系统预防和治理前路漫漫。

臭氧是怎么产生的?

河南省安阳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专家介绍,一氧化氮分子经过阳光照射,释放出氧原子,这些氧原子又去攻击氧分子,从而形成臭氧。城市空气中的臭氧主要是直接排入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太阳光与热作用下,经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光化学反应下,即生成臭氧产生污染。

“夏天对臭氧污染的形成可谓有天时地利的条件。”华东师范大学环境与科学院教授束炯介绍说,夏季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紫外线强烈,从而氮氧化物或挥发性有机物也就容易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二次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和其他氮氧化物,出现臭氧污染。

“在天是佛,在地是魔”是科研界对臭氧公认的描述,非常准确清楚地告诉我们臭氧的“双刃剑”属性。当近地面的臭氧浓度高于200微克/立方米时,就形成了常说的臭氧污染。高浓度的臭氧一般形成于炎热的下午和傍晚,并在较为凉爽的夜晚消散。

臭氧又有哪些危害?

臭氧有极强的氧化性,少量的臭氧会使人感到精神振奋;但过强的氧化性也使其具有杀伤作用。臭氧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可以刺激和损害深部呼吸道,并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破坏对人体皮肤中的维生素E。一些过敏体质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180微克/立方米的环境,会出现皮肤刺痒、呼吸不畅、咳嗽及鼻炎等症状。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臭氧污染的隐蔽性更强,其污染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比较大,相对于PM2.5,其防护难度也更大。目前针对PM2.5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等,对于臭氧污染很难起到防护效果。

臭氧污染如何防治?

相关专家对此分析称,臭氧污染的形成有赖于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较高的前期物条件以及气温高、强紫外线照射的气象条件,在天气晴热的夏季,臭氧将成为大气首要污染物,而其治理应与对PM2.5的治理结合起来。

有效防治臭氧污染,当务之急是通过监测等手段区分不同来源的贡献比例,分析可能采取的治理措施,才能获得最大改善效益。相关基础研究必须跟进,既不能因为有污染治理压力而降低评价标准,使市民健康失去保障,也不能在缺乏依据的条件下任意收严标准,人为制造污染假象,带来不良社会影响。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臭氧污染的管理决策应从总量减排为主,转向多目标约束的目标管理,不能只考虑PM2.5,还要考虑臭氧,要用两个目标来约束减排。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