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造就广东美丽新“名片”

慧聪水工业网 2017-05-25 09:33 来源:南方网

慧聪水工业网 美丽广东

经过大力整治,一条昔日异味冲天的臭水沟变成了亲水景观样板河,如今的惠州金山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其水清岸绿工程荣获中国人居范例奖。

全市累计推广使用电动出租车3000辆、新能源公交车7000辆……漫步深圳街头,人们难以闻到刺鼻的机动车尾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见证这个城市飞速发展的栋栋高楼大厦特别引人注目。

一个个鲜活案例,生动展现了全省各地正以实际行动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广东,争当生态文通讯员钟奇振黄慧诚

经济在增长污染在减少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出台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环保政策,以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环境。《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新修订的《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等重要文件、法规陆续出台,《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迅速实施。

以环境保护为重要抓手和目标,广东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2012年,广东省印发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21个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占全省陆域面积25.3%。广东还率先实施生态严格控制区空间管制政策,控制区禁止一切开发建设。在珠三角地区和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实施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合理布局。推动石化、钢铁等排放大户向环境容量相对充足的广东东西沿海布局。

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广东坚决说“不”。环保投入持续加大,“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财政生态环保投入就达1100多亿元。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5年来,广东经济在增长,污染排放不断减少,环境持续改善。“十二五”全省节能减排任务全面超额完成,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下降44.7%、43.5%、46.3。%、49.9%。2016年全省平均灰霾天数降至1989年以来最少,大江大河水质保持良好。

蓝天白云成广东新“名片”

近年“晒蓝天”频频成为老广们“朋友圈摄影大赛”的热门主题。环保部不久前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状况显示,珠三角区域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0.0%,在全国三大重点区域中居第一位。

不仅珠三角,5年来,广东全省空气质量也在持续改善,PM2.5浓度连续3年下降。2016年全省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2.7%,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32微克/立方米、48微克/立方米,同比均下降5.9%,连续两年全面达标。

广东还持续实施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在国内首个实行大气区域联防联控,坚持实施大气主要污染物“倍量替代”:珠三角新上项目实行2倍以上削减量替代,其他地区实行1.5倍以上削减量替代。

5年来广东克难攻坚,平均每年完成3000余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全省12.5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机组已全部完成降氮脱硝改造;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水泥、钢铁、石油石化行业企业也基本完成烟气脱硫、脱硝治理。

治气更加精细化。针对机动车污染,广东“车、油、路”结合推进机动车污染治理。黄标车淘汰连续超额完成国家任务。车用汽柴油全部升级到国五标准,在全国率先建成跨区域黄标车限行区联合执法网,实现联合电子执法。

空气质量“微笑曲线”加速上扬,蓝天白云成为广东新的靓丽名片。

“挂图作战”攻坚水污染

省环保厅近日发布的今年4月饮用水源水质情况显示:据监测,全省的79个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100%实现达标。省环境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全省水环境质量多年来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江河干流水质保持优良,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得到保障。

茅洲河等“六河”整治也不断取得新进展。近日省环保厅通报显示,“六河”中去年小东江实现水质目标,其余五河水质也逐步改善,污染呈现下降趋势。

治水仍需再攻坚。2016年6月,省委、省政府建立了高规格的协作机制,协调、督促和指导全省特别是珠三角区域的水污染防治。广东坚持“保好水”,突出“治差水”,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各地绘制沿河排污口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先后对练江、茅洲河实行“挂图作战、系统治水”,动态更新重点整治工程进度,今年更将“挂图作战”治水推广至全省各地。

权威访谈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永波:

生态保护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记者:广东近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原因是什么?

张永波:这首先得益于污染防治起步早。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经济高速增长,但一些地区粗放的发展模式也带来较大的环境代价,较早面临环境资源的约束。省委、省政府早重视,采取措施有力,特别是近年来实施“气十条”“水十条”的广东实施方案、滚动实施珠三角空气行动计划、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等,省政府协同各地联防联控,实施精细化治污。从根本上来说,经济总量与污染物指标的一增一减,是广东在率先进入新常态中坚持绿色发展、以更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举措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结下的硕果。

记者:接下来我省环境保护还要从哪些方面着力?

张永波: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要严格执行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鼓励深圳、珠海等有条件的城市,大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为全省树立标杆。要以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控制为重点,深化推进工业污染源、移动源、面源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方面,要“保好水、治差水”,以流域控制单元为基础推进精准治污,加快推进重污染流域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完善配套管网。在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的同时,还要坚持以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升级。

第一现场

南头半岛的绿色蝶变

笔直的路面干净整洁,两边的绿化带生机盎然,一栋栋高耸的办公楼充满现代感——这里是深圳南头半岛,更响亮的名字是广东自贸区前海片区。

谁能想到,从前的南头半岛是深圳污染集中营,曾经拥有深圳80%的氮硫排放源,煤电厂、燃油电厂、木材厂、印染厂在此连成片。“宁要后海一张床,不要前海一间房”的说法在当时很流行。

近年来,南头半岛开始转型,企业纷纷采用清洁生产方式或者搬迁。与居民区距离最近的月亮湾电厂直接关停。妈湾电厂通过海水脱硫、低氮燃烧器改造和烟气脱硝,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95%以上。20多家印染厂的33根烟囱被拆除。

环境的改善吸引了众多“凤凰”到来,特别是设立广东自贸区前海片区后,南头半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片区全年注册企业52338家,汇丰银行南方总部、香港信义集团前海总部、中粮集团亚太总部、中国旅游集团前海总部等总部项目,以及苹果研发中心(华南总部)、海洋工程装备大数据研究及应用实验室等科技项目落户前海。接下来,前海拟提出5个方面23项具体措施的行动计划,积极打造全国首个绿色自贸区。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