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环境质量?四川环保厅厅长是这样说的!

慧聪水工业网 2017-03-07 09:17 来源:中国环境报

慧聪水工业网 四川省委作出推进绿色发展决定,提出要以保障人民健康为目的,重拳出击、铁腕治污,集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进全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我们想知道,当前环保部门应有怎样的使命担当?今年四川环保工作的具体方略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抓手、三个保障和四个支撑”,应该怎样去理解?

如何改善环境质量?四川环保厅厅长是这样说的!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于会文

对当前环境问题,既应该看到问题本身的长期性、艰巨性,又要看到现实的针对性、迫切性。环保部门必须要有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厚的民生情怀,只争朝夕,动真碰硬,放手一搏。

对话人: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于会文

于会文,辽宁省绥中人,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历任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副书记;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党组副书记。现任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四川省核安全局局长。

采访人:中国环境报 记者曹小佳、四川日报 记者殷鹏

四川推进环境质量切实改善有何思路方略?

具体战术手段上,提出“一二三四”方略。

中国环境报:对环境问题,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寄予厚望,您如何看待当下环保工作形势?

于会文:对当前环境问题,我们既应该看到问题本身的长期性、艰巨性,又要看到现实的针对性、迫切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愿望迫切,生态环保真是等不起、慢不得,解决问题时不我待。环保部门必须要有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厚的民生情怀,只争朝夕,动真碰硬,放手一搏。下大决心、下大力气坚决打一场生态环境治理的攻坚战、持久战。

“十三五”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重要时期,也是补齐四川生态环境短板、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关键期,更是四川环境保护负重前行的攻坚期。整个环境管理战略正经历深刻调整和重大转型,即一切环保工作必须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环境质量是否改善”将是检验所有环保工作的最终标尺。我们必须采取更有力有效的方式方法,推动各项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地,以环境质量切实改善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中国环境报:四川要推进环境质量切实改善,有何新的思路方略?

于会文:正因是天府之国,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焦虑感,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期待感,更明显、更强烈。为切实推进工作,2017年我们确立了这样的思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以深化各项环保改革为动力,以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环保责任为契机,对打赢补齐环保短板攻坚战进行全面部署,确保完成“十三五”生态环保规划年度目标任务,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

为实施这一战略思路,方式方法上我们强调要突出“五抓”:抓方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抓责任,强化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企业排污守法责任;抓落实,对环保重点工作实施清单管理并强化督察督办;抓底线,优先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妥善应对环境风险;抓作风,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环保队伍。具体战术手段上,我们提出了“一二三四”方略。

中国环境报:我们知道目前整个环境管理战略正经历深刻调整和重大转型。能具体介绍下“一二三四”方略吗?

于会文:我们把今年四川环保工作的具体方略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抓手、三个保障和四个支撑”。总体可以这样表述:将2017年确定为“环境质量提升年”,坚持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这“一条主线”,用好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两个抓手”,强化环保督察、环境准入和环保法治“三个保障”,夯实科技标准、环保改革、党风廉政和宣传教育“四个支撑”,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保一片蓝天、还一江清水、留一方净土,为建设美丽四川提供坚实环境保障。

如何坚持打好“三大战役”这条主线?

做到“六个聚焦”,将成都平原大气治理列为“一号工程”。

中国环境报:作为工作主线,四川的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将如何着手?

于会文:“三大战役”是国家层面的统筹部署,四川省委省政府又进行了顶层设计,须举全省环保之力,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不折不扣地做好这项工作。在我看来,水的问题,表象在水中,根子在岸上;气的问题,表象在天上,根子在地上;土的问题,表象在里面,根子在外面。

要打好三大战役,全省环保系统从上到下要做到“六个聚焦”:首先要聚焦责任主体。必须明确“三大战役”的责任主体是辖区内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少数关键和关键少数。他们不真正动起来,环保再发力效果也不明显。目前,四川省政府已与各市(州)签订了军令状,市、县、乡要层层签订。

其次要聚焦重点工作。要制订整体防治规划,这是环保部门的主业,活儿我们干,钱我们出。比如大气治理,各市县政府出人、出力、出钱治理,但各地的症结是什么、到底怎么治、主攻方向在哪里,如何融资,这个“药方”得我们环保部门开。因此,各市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制定规划,并做好与省里总体规划的衔接。各级环保部门还要绘制“作战图”,真正挂图作战,倒逼各项工作按期完成。

三是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其中,大气的重点区域就是成都平原,特别是成都市的1.3万平方公里,2017年实现成都平原大气质量的持续好转,被我们列为全省环保系统的“一号工程”。省环保厅2017年在大气质量改善上的一半精力,要投入到成都市,成都市环保局一半的精力都要投到大气质量改善上。同时我们还要争取“国家队”专家的支持,加强研究灰霾和臭氧成因与治理,只有对症下药,才能精准发力。水的重点区域是沱江和岷江两条流域以及成都市主城区内的黑臭水体。各市州根据实际,确定本辖区的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

四是聚焦统筹联动。大气是互连互通,水是上下游左右岸。去年针对成都平原的重污染天气,我们启动了几次联防联控,效果比较明显。水的联动工作还不够,需要加强。

五是聚焦问题症结。比如公众强烈关注大气环境问题,就需要科学深入地开展污染源成因、成分、机理分析,才能对症下药、精准发力,争取更明显的治理成效。

六是聚焦项目组织。三大战役的支撑还是项目。要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完成三大战役的任务。去年我们组织相关市(州)开工了432个项目,总投入达到542亿元,今年我们还要组织开工两批。目前全省上下各级环保部门正在抓紧收集、论证、编制一批大气、水、土壤的项目,不断入库,分轻重缓急,分批实施。

怎样用好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两个抓手”?

用好“看家本领”,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中国环境报:您强调环境监测、环境执法是环保部门的两项“看家本领”,能说说具体怎么用好、用够这“两个抓手”吗?

于会文: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确实是环保部门的“看家本领”,要切实改善环境质量、解决现实环境问题,就必须继续用好、用足这两个重要的抓手。可以说,环保事业发展越快,监测的基础地位越要牢靠。要继续用好监测手段,强化环境监测“说清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说清污染源排放状况、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的“三个说清”功能,以环境管理需求为导向,组织好各项环境监测工作。

对环境监测要把握以下5个要点:一是监测的眼睛要始终雪亮,眼亮才能心明。环境质量的好坏,需要监测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需要监测数据作参考和依据;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政府提供的环境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都离不开监测数据。监测的数据要准要实要全面,不准不实严重影响决策,更不能推进环境质量改善。眼睛不能闭着,不能瞎着,更不能睁眼瞎,要实时、科学、准确。

二是监测数据绝不能造假。现在个别地方还在出“奇招”、动歪脑筋,冒险碰红线、碰高压线。这件事四川各级环保部门要坚决守住,监测板块的工作人员绝不允许在数据上做手脚。

三是要充分挖掘监测更多功能,发挥更大作用。监测的理想状态是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大数据大平台真正建起来,实现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用信息化、精准化等科技手段代替人防物防。

四是监测数据要有时效性,反应要快。例如哪个点位监测数据突然增加几倍几十倍,肯定有问题,这时候要与执法部门快速联动反应,强化测管协同。

五是要拓展工作范围.。例如,抓住排污许可证发放和全国污染源普查这两个契机,抓紧建立健全固定污染源的基础数据库等。

中国环境报:对于环境执法这个抓手,您认为要怎样才能称得上用足用够?

于会文:环境执法是环保部门最重要、最强硬的手段之一,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抓手。我们去年通过艰苦细致扎实的工作,处罚金额首次过亿元,但与先进省相比,差距大,和全省经济总量相比,不匹配。执法上,我们强调对违法行为坚决“零容忍”。要敢于亮剑、敢于发招,长期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坚持重典治乱、铁腕执法,切实改变执法偏软、偏弱的现状。要加快构建“从严环境监管、从严整改问题、从严传导压力、从严执纪问责”的“四个从严”成为常态的新格局。

从近两年来的执法实践看,由于从严执法的高压态势,企业明目张胆的偷排漏排超排明显减少,但隐蔽性多样性狡诈性有所增加,因此,我们在执法中,要多方式严厉执法以提高执法的精准度;要通过加强内部和外部联动形成合力;要大力曝光典型,善于借力执法;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存在环境问题的市(州)政府或县(市、区)政府,先友情提示,再媒体曝光,再报告,再移送。总之,先礼后兵,跟踪问题整改落地。

中国环境报: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执法一定要敢于亮剑、敢于发招,对此有何具体打法?

于会文:要运用好高科技手段,监测一旦发现偷排超排,要利用无人机等手段和基层一线执法力量的快速机动反应,在最短时间内定位,而后执法部门马上到位,一抓一个准,形成强大震慑。对摸索出好用的方法办法,比如夜查、暗查、节假日查、突击查、交叉查等,要继续用好、巩固好,形成高压严打的常态长效机制。

去年9月,四川通过环境大执法“百日攻坚行动”,基本实现了查处一个,教育一批,震慑一片的目标,推动了地方环境监管从“偏宽偏松偏软”向“从严从紧从硬”的转变,排污企业从“乱排超排偷排”到“不敢不能不愿”的转变,社会公众从“不理不问不睬”到“积极主动参与”的转变。未来从严环境执法只有进行时、没有结束日,永远在路上。

怎样强化“三个保障”?

强化环保督察落实党政同责,推进突出环境问题切实解决。

中国环境报:今年3月底四川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内环保督察全覆盖,这项工作如何推进?

于会文:四川实施省内环保督察工作,强调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上下统一认识,高度重视。我们是书记省长亲自抓。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借力借势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三是坚持目标导向,对照“三个清单”督促环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环保大格局。四是坚持责任导向,严督实查,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追责,对偷排漏排超排的追责,特别是对督察来了就停、走了接着偷排的重处。五是真正解决几个环保自身问题,比如成立环保工作委员会、建立河长制,推动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等问题。

中国环境报:您提到的另一个保障是环境准入,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于会文:一是要更加注重规划环评,严格“三线一单”。围绕“划框子、定规则、查落实”三个环节,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这个“三线一单”为手段,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二是总量控制指标必须如实上报,否则下一步发排污许可证没容量。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让企业一旦失信处处受限。四是进一步完善固废管理制,实行严格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五是严格生态红线管控,生态红线不是划完就完了,要有后续配套管理办法,还要加快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内的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的禁止准入行业名录,对损害生态的要有强制约束措施,要赔偿。

中国环境报:那么,法治保障呢?

于会文:客观地讲,环境执法,处罚企业,必须依靠用法律。我们只有准确执法、用法,才能确保打硬仗。所以必须强化法治保障。下一步,将从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的修订、自由裁量权的完善、环保考核权重、执法人员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强保障。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执法单位的执法能力和办案水平。重点解决执法人员不会查、不敢查、不能查等问题。

怎样夯实“四个支撑”?

只有把全社会都动员起来,环保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中国环境报:您提出环保工作的“四个支撑”,如何理解、落实?

于会文:首先是科技标准的支撑。环保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是环保事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环境标准更是一个倒逼手段。雾霾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提高排放标准、VOCS调查治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要解决这5方面的问题,都需要科技标准的支撑。

第二是深化改革支撑。改革是动力。近年来,环保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规定。国家有方案,省上也对应出台实施方案。从制度层面、从顶层设计方面,夯基垒台、立梁架柱已基本完成,关键是抓落实。

第三是党风廉政建设支撑。全省环保系统反腐倡廉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党风政风纯正度稳步上升,腐败问题遏制度稳步上升。下一步,要坚守环境保护安全底线和廉洁自律底线,进一步梳理并防范廉政风险点,狠抓作风建设,始终坚持公道正派、坦荡真诚,大力传递正能量,努力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新常态下环保队伍的新变化新气象。

第四是环境宣教支撑。今年,我们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级环保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强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要用准确的数据、科学的理念、通俗易懂的语言,正确引导舆论舆情,引导全社会为改善环境质量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担一份责。只有把全社会都动员起来,环保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