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毅:近海水污染严重 全国自然海岸线告急
慧聪水工业网18个重点生态监控区真正达到健康标准的只有14%,10%是不健康的,包括锦州湾和杭州湾。绝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
近10年,我国围填海面积超过30万公顷,全国自然海岸线受损比例近三分之二。
很多园林工程、景观工程甚至围填海工程都冠以生态建设或生态修复之名,但很多是在破坏生态。
近五年,我国多个海域赤潮和浒苔频繁发生,近海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河流及滨海排污口排污、围填海活动、规模化海水养殖与过度捕捞,以及大量兴建的流域水利工程,仍在持续折磨着近海的生态环境。
2016年12月3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原所长马德毅讲述了中国的近海污染现状、成因和解决出路。记者根据现场讲授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2016年夏,浒苔再度入侵青岛。由于陆地污染入海,中国近海大部分海域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浒苔祸乱近海
赤潮总体呈下降和减少趋势。在四大海区的赤潮中,渤海最低、南海最高。另外在每年5月份春末夏初时节,发生频率和面积是最高的。另外一类生态灾害浒苔,从2011至2015年的发生面积则呈逐年攀升趋势。浒苔主要集中在日照、青岛等地,以青岛最为突出。
赤潮基本上是单细胞藻类,微藻、微微藻,而浒苔属于大型藻类,类似于我们吃的裙带菜、紫菜。
浒苔的发生与赤潮一样,首先是营养盐过剩提供了物质基础,出现大面积、高频次的发育生长。另外,大规模的紫菜伐架养殖所附生的杂藻为浒苔藻华提供了种源。
在具备了物质基础和种源的前提下,由于地形和风向的作用,六七月份正好南风盛行,众多浒苔团块边飘变长,一路向北。到青岛后,由于地形阻断了去路,它就上岸了。所以,夏天青岛海岸看到的全是浒苔。如果没有山东半岛阻断北上去路,这些浒苔还有可能一路去到北黄海和渤海。
赤潮也好,浒苔也好,都是生态系统发生了异常演变导致的天灾和人祸。
另外,由于陆上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兴建,河流向海输入的硅不断减少,这样导致我们海洋的硅藻也在减少,甲藻在增加,这就导致了鱼类减少和一系列生态系统演变。
过渡捕捞使得生态系统也在发生着演变,现在渤海中唯一能形成的规模性渔汛就是水母,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藻类种群发生变化,大部分浮游动物是要吃硅藻的,但是水母不受影响;第二个是过渡捕捞导致捕食者偏少。
只有14%重点生态监控海域达健康标准
从最新的2015年中国管制海峡水域数据看,河流入海口附近的水质是最差的。第一大重污染区域是江苏、浙江沿岸。受长江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发展的影响,这个区域的污染是比较重的。
其次是环渤海周边,这一区域有辽河口、海河口和黄河口的污染物输入。第三,珠江口周边的污染也比较严重。
我国整个环海域大概有20万平方公里左右受污染。其中东海占到大约一半,10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渤海、黄海;受污染最轻的是南海。
以上是大尺度看整体的受污染状况。从中尺度来看,我们主要对大于100平方公里的44个海湾进行了更精细的海洋监测,其中21个海湾出现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局部海域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后者包括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毒污染物。
从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来看,我们选择了18个区域作为重点生态监控区,真正达到健康标准的只占到14%,还有10%是不健康的,包括锦州湾和杭州湾。绝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
自然海岸线受损严重
导致海洋污染的第一大原因还是陆源排污。包括河流排污、滨海排污口排污。除此之外,大气污染物不仅在陆上肆虐,同样也是海洋污染的重要源头。
从2011至2015年监测数据看,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所监测的77条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劣于地表水水质标准V类的比例分别为58%、56%和45%。
我们在滨海监测了445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其中工业排污口占32%,市政排污口占41%,排污河占21%,其他类排污口占6%。全年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仅占监测总次数的50%。
除此之外,围填海活动也是触目惊心。近10年,我国围填海面积超过30万公顷,全国自然海岸线受损比例近三分之二。
例如锦州湾,海域面积已减少了43%。大家所熟知的曹妃甸是最大的一个填海造陆工程,达到300公里。曹妃甸填海工程使其邻近海域从强流区变为弱流区,底质类型发生变化,对底栖生物尤其是贝类的栖息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岸线物理形状和海域水动力环境的改变外,还有湿地的破坏,导致岸带生产力的降低。它也同时降低和消灭了湿地的固碳能力,拆除了能够过滤入海污染物的保护屏障。这些湿地首先过滤陆上来的入海径流,本身也会固定很多营养物,使得海洋入海口区域能保持一个正常的水平。
养殖捕捞折磨中国海域
自1995年起,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产量20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海产品产量占水产总产量近50%。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我国海水养殖总面积达220万公顷,为世界第一,占全部用海确权面积的70%以上。近四十多年来,全国海产品总产量增加了90倍。
海水养殖是要付出成本和代价的。海水养殖加剧了海湾污染,在海水鱼类养殖中,超过80%的磷和碳、超过50%的氮通过残饵、排泄等入海。
还有过度捕捞。对一些经济物种的过度捕捞,超过其物种的再生能力,势必导致经济物种濒危或灭绝,进而使海洋生态系统因部分功能缺失而濒于崩溃。生态系统就像一组啮合互动的齿轮,如果少了一个齿轮,这架机器就会出现麻烦。
流域水利工程也对海洋造成很大的影响。工程截留改变入海水砂比例、改变淡水入海通量、改变入海营养物结构,从而影响到河口和近海生态系统。
海陆统筹才是根本之策
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出路,总体而言,要减少海上人类经济活动对海洋的影响程度。在加强中国海上防卫、经济、科学考察的同时,也要避免对海洋的高强度影响。
海陆统筹才是整治海洋污染的根本之策。说白了,海洋污染除了海洋养殖和偶尔发生的海洋溢油事故造成的以外,主要还是陆地来源。如果治理海洋污染不治陆,那是不可能的。海纳百川之水,是海之智,但是海纳百川之污,亦是人类之恶。
还有就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这听起来是句官话,但确实非常重要。过去我们没有生态概念,因为穷,我们只能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以为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工程能力堪称当今之最,我们在趋利的同时,也应该有约束自己环境行为的准则——生态文明。
生态指的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简单理解为生存状态。保护生态则指减缓或停止人类对自然生存状态的干扰。通俗地说生态文明就是在观念上尊重生态规律,在行为上遵守生态法则。
应该适度利用、有限发展。我们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生态恢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受扰前的自然水平演化,此过程也可辅以人工措施。
而我们改称“生态修复”说法,这一“修复”,就不知是以谁的意志为转移了。
生态重建本意指通过外力使完全受损的生态系统回复到原初状态。我们改称“生态建设”,很上口,但也似是而非。我们很多的生态建设或生态修复并不是以自然意志为转移的,而仍然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追求政绩目标,追求市场目标。
目前,很多园林工程、景观工程甚至围填海工程都是冠以生态建设或生态修复之名。但它究竟是在破坏生态,还是在恢复生态?我想很多是在破坏生态。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