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处理“生意经” 三重壁垒加剧市场疲态
慧聪水工业网 农村污水处理,水务领域的另一个新“蓝海”。
从环保产业的构成来讲,污水治理一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板块。而在污水治理当中,市政污水治理又是长期以来的主力。但是,经过过去十多年的发展,2006年—2013年,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从55.7%上升至99.1%,市政污水治理领域已接近饱和状态,业内都在寻找新的“蓝海”。
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大的市场空白?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认为,对于农村污水处理不是企业不想做,是因为没有商业模式。环保产业是政策导向性很强的产业,国家层面缺乏相关政策,地方政府就没有压力去治理,市场自然也就没有需求。
不过,随着近年来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村污水治理已经曙光初现。根据环境保护部2013年11月印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2014年农村污水分散处理设施投资单价为5000元/吨。市场则预计2017年农村污水排放量大约为148亿吨,如果按照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20%计算,2017年农村污水处理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408亿元,这还不包含设施建成后的运营市场规模。
“农村污水治理市场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虽然单个处理规模比较小,但全国有2856个县、40906个乡,以及几十万个村,所以市场规模巨大。”环境商会执行秘书长马辉指出。
大市场下有隐忧
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究竟如何?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以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说明: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为1.1亿吨/日,县城为2336万吨/日,而建制镇为2677万吨/日,村庄为3220吨/日。但是城市、县城、建制镇、村庄的污水处理率分别为87%、75%、28%、8%,污水处理率差异巨大。
“建制镇污水日排放量已超过县城水平,建制镇未处理的污水总量为1926万吨/日,已接近城市和县城的总和。村庄未处理的污水总量为2972万吨/日,是城市和县城的1.5倍。”赵晖认为乡镇污水处理现状不容乐观。
一方面是农村大量污水直排的现状,另一方面是村庄污水处理率的增长仍非常缓慢。赵晖表示,自2008年以来,建制镇的污水处理率增长较快,平均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而相比来说,村庄的污水处理率增长缓慢,平均每年为1%,仍然处于农村污水处理的初级阶段。
挑战中往往蕴藏着机遇。住建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北方研究中心副主任范彬则认为,农村污水治理需求庞大,服务人口约为5亿乡村人口,可以拉动巨大的市场和投资。“投资需求如果按照未来30年5000元/人计算,则需要2.5万亿元的投资。运行成本按照60元/人/年计算,则需要300亿元/年。”范彬说。
但巨大的市场预期下也潜藏一些问题。范彬表示,经过调查,我国目前建设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真正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项目不多。投资和绩效完全不匹配。有的项目投资几千万,其绩效很小甚至是无效。此外,在产业方面,行业管理缺失,市场不规范,小微企业流行,整体质量低下。作为具有技术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属性的农村污水处理,需要进行顶层设计。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困境
事实上,在此前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曾明确指出,要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以奖促治”政策,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
然而,在实际运营中,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仍需克服诸多“短板”。基层政府缺乏环保设施运行的专业性技术支持。除少数较大规模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由专业公司运行管理外,多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好后移交给当地乡镇政府运营管理。
其次,管护成本主要由基层承担,经费缺乏有效保障。除少数财力较好的区将农村环保设施运营纳入财政预算外,多数区县采取财政适度补贴、收取部分村民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其余采取乡镇自筹的方式。
此外,污水处理新技术推广困难。各地推广传统的氧化塘、氧化沟等污水处理技术,虽然前期设备投入较小,但后期逐渐暴露出维护耗财耗力、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而近年新研发的技术综合运营成本较低,处理效果好,但设备投入较高,推广起来并不容易。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多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由于成本原因没有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加上分布广、路程远,环保部门也难以进行常态化监测,一些设施处理后的污水仍未达标。全国人大代表谢德体指出,如果农村水污染处理设施管护不到位,富营养物质增多,排出的水污染物就更多。目前已经有一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由于经费不足、运行机制不畅出现了无人管护的现象,不少设施成了摆设,成了二次污染源。
怎么干,怎么算,钱在哪?
那么,农村污水处理出路何在?众多业内人士认为,下述三大路径不容小觑。首先,怎么干?目前农村污水处理主要是集中和分散的问题。一种是参考城市污水处理方式,集中式处理,管网收集+集中处理,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尽量做到达标排放,成本也相对降下来。一种是在广大农村尤其以村为单位的单元,村与村之间的管网投资非常巨大,如果将污水处理设备与管网比较,会发现管网成本或者投资远超设备,这时候就需要平衡。
怎么算?不仅要看初期的设备采购成本,也不仅看某一个时点的运营成本是多少,真正应该看的是财政部现在推的全生命周期。对此,业界资深人士费志华深有体悟,不能单单看建设费用是多少,也要看使用寿命是多少,这才是关键。一个污水处理的设施服务,在20年、25年内,或者长效时间内,设备可能不能保证这么长时间的运作,那么更新重置要花费多少,总之要算总帐,这点也是PPP语境下或者模式下值得企业关注的。
最后,钱从哪里来?初期投资的钱,从哪里来?PPP模式下,钱怎么有效的到社会资本手里?很多人提出要建立收费机制,这肯定是趋势或者是理想。但从现状来说,真的要做到使用者付费,真的能向农村的每户农民收钱,还很困难。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纳入到现行PPP体制下,做物超所值、做财政可承受能力,尤其是财政可承受能力要加强。
需要稳运行、抗变化、低能耗技术
除了加强后期运营力度外,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罗涛明确指出,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还应满足三方面条件:第一在低维护,简化管理制度情况下可有效长期运行;第二能抗水质水量变化,让系统能够稳定长期保障出水水质的效果;第三需要低能耗,降低能耗成本。
他介绍说,目前我国的分散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生物处理工艺、生态处理工艺、生物处理生态处理工艺结合。“这些技术路线各自都有优缺点,如生物处理中的厌氧工艺,工艺简单,能耗低,产泥量小,但反应速率慢,停留时间长,导致构筑物占地大,投资高,并且产生的气体存在安全隐患。而好氧工艺,出水水质好,占地小,但运行管理复杂、能耗高,抗水质水量负荷冲击能力弱。生态处理工艺,运行管理简单,维护方便,投资及运行费用低,但是处理效率较低,占地面积过大。生物+生态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出水水质可比生物处理进一步提高,但管理复杂、能耗高、占地大。”
对比上述要求,罗涛认为目前农村污水处理三种处理技术路线都有其局限性:“生活处理、生态处理、生物+生态处理,第一个适用于城乡接合部、敏感水域周边和用地紧张的农村等,第二适用于用地不受任何限制的农村,第三适用于敏感水域周边且用地不紧张的农村。因此在未来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分享按钮